汇源果汁给河南捐款

汇源果汁给河南捐款,第1张

汇源果汁负债百亿,破产重整,老板成老赖,却为河南捐100万?


汇源果汁

去年郑州的暴雨让大家直面了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力。但是乱了之后,全民一心支援河南,大家都深受感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在中国延续。

在众多品牌数千万的捐赠中,有一家知名企业的捐赠数字相对不起眼,只有100万,却获得了网友的一致好评。是汇源集团,现在在苦苦挣扎,等待重组。

虽然很多捐赠的国产品牌都遇到了经营问题,但与汇源集团相比,整体情况要好得多。高负债率让汇源经营举步维艰。该公司曾多次向社会招募投资者,其老板朱新礼也成为了执行人。


汇源果汁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汇源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真的很感人。热心的网友也纷纷购买其产品作为支持。

冷静下来之后,很多人也想知道,这个曾经的——国产果汁第一品牌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从无限风光到阴云密布

汇源集团虽然跑不动了,但是在国内果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还是很高的,消费者对它的认可度从头到尾都没有改变。在形势如此占优的情况下,汇源为什么会把自己弄成现在的局面?


货架上的饮料

这一切都需要从它的诞生说起。1992年,朱新礼接管了该县濒临破产的罐头厂。在充分调研市场后,他果断放弃了罐装这个赛道,选择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新兴的果汁领域。他还为此引进了一整套国外先进设备。两年后,汇源成功打开北京市场,一举站稳脚跟。

然后它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996年,汇源集团斥资7000万元买下央视5秒广告权。在当时,这种做法风险极大,但却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汇源在全国的知名度打开了,它伴随着央视走进了千家万户。从此,汇源成为国人心中果汁饮料的国货。

在拓展市场的同时,汇源集团也在积极“扩军”。1997年投资6.6亿元建成亚洲最大的果汁生产线。从那以后,源源不断的产品被摆上了中国每一家超市和便利店的货架。


汇源果汁

到2007年,汇源集团已经在果汁领域完全站稳了脚跟,并连续多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同年,完成香港上市,成功融资24亿港元,成为当年HKEx最大的IPO项目。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那时候,惠媛在外地很孤独。

但仅仅一年后,国内饮料市场风云突变,国际巨头可口可乐开始大力布局果汁领域。除了推出相关产品,其最大的动作是收购汇源,将后者纳入自己的体系。


汇源果汁

对于已经称霸全国的汇源来说,无异于睡觉送枕头。它还希望通过加入可口可乐来完成公司产品的成功上市。这个似乎是“双向的”

收购很快全面展开。

当汇源为了收购做了很多妥协,甚至借钱扩张来满足可口可乐的时候,天作之合却因为“种种因素”被叫停。

虽然收购被叫停了,但是汇源集团之前借的债是还不回来了。超高的贷款带来了巨大的利息,甚至一度超过了汇源集团的利润。


汇源果汁

可口可乐拍拍屁股走进去,却把汇源送进了地狱,发展开始一落千丈。为了不让资金链崩溃,它不得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继续借款,结果窟窿越来越大,完全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

受债务影响,汇源从2011年开始亏损,一直持续到现在。根据媒体给出的统计,到目前为止,汇源集团的债务已经达到114亿元。2018年,因为未对外披露的42.75亿元短期借款而直接停牌,失去了在资本市场最终翻盘的希望。

截至今年6月,汇源集团已有50多起终裁案件,其中总未清偿金额达17.46亿元。除了其创始人朱新礼被法院判定为涉及违反承诺的被执行人(又名“老赖”)之外,近两年新增了87起涉及消费限制令的案件。

可口可乐

曾经辉煌的果汁帝国已经沦落到破产的边缘。汇源集团的兴衰,足以让后来者认真分析和借鉴。

汇源果汁为什么不景气?

大多数企业的衰落都是从失去消费者的认可开始的,没有受众的品牌无异于风中惊雷,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湮灭。在果汁领域,汇源从未被消费者抛弃。除了收购失败导致的巨额债务,还有哪些因素粉碎了这个民族品牌的神话?

首先,汇源集团的衰落与其对果汁饮料的过度依赖有很大关系。后者是其收入的绝对核心,一旦出现问题,会直接切断企业的根基。

果汁

三十年前,在饮料市场上,果汁饮料可以和汽水一争高下,老一辈人对它情有独钟。然而,时过境迁。现在消费者口味大变,瓶装饮料的发展早已天翻地覆。

根据JD.COM给出的2021年瓶装饮料销售数据,市场份额前三名分别是碳酸饮料、茶饮料和苏打水。碳酸饮料的强势一如既往,而茶饮料和苏打水的异军突起是汇源逐渐没落的关键

饮料市场的主要受众一直是年轻人。进入21世纪后,他们对果蔬饮料的认可度持续下降。果汁占juice瓶装饮料销售额的不到1%。而且这个市场竞争激烈,但是每一个能叫出名字的品牌都有布局。


汇源集团资料图

而且就算是果汁的忠实爱好者,汇源等厂商也很难把握住。因为奶茶的兴起让水果茶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新选择。如果说高价奶茶对瓶装饮料的威胁有限的话,蜜雪冰城的强势崛起会对汇源造成打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汇源在果汁饮料领域多年占据市场第一,但利润有限。

除了市场萎缩,汇源的衰落根源在于收购失败。为了赢得可口可乐的青睐,汇源不仅背负了巨额债务,还做出了让创始人朱新礼后悔许久的决定。

可口可乐在收购的时候有明确的要求。汇源加入后,将成为集团的果汁供应商,负责饮料的生产和品牌建设。至于产品的销售,应该完全交给可口可乐自己的营销团队。


数据映射

为了尽快完成收购,汇源集团经过内部多次讨论,毅然放弃了自己多年来努力打造的专业营销团队。结果,一旦可口可乐退出,汇源就失去了一切。

它必须迅速组建营销团队,重建的难度远高于破坏。这个错误的决定差点导致汇源的渠道崩溃,而且很久都没有缓过来。

最后,汇源的失败在于缺乏市场敏感度,长期停滞不前。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营销模式都是墨守成规。进入眼球经济时代后,没有噱头概念吸引消费者,自然会逐渐被大家遗忘。


汇源VS可口可乐

即使是市场占有率非常高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每年也在不断推出新品。即使只有少数人成功,至少也赚足了话题。只要其中一个成功,就能为产品赢得很多新受众

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接受的信息呈指数级爆炸式增长。任何快速销售的产品都需要绑定标签,以免被消费者遗忘。比如两大可乐品牌推广的“肥宅欢乐水”,袁琪森林主打的“零糖零卡”等汇源在营销上毫无建树,被年轻消费者抛弃是必然的。

救赎失败后的启示

面对形势,汇源并没有做出努力。他们直接面对市场,自然比消费者早一步意识到果汁饮料的没落。所以在其他领域也有所布局,但转型的结果却是一言难尽。


数据映射

从2012年开始,汇源集团开始布局果酒生产。无论是投资5亿元在吉林建设酒庄和葡萄深加工项目,还是花重金收购波尔多酒庄,都显示出其在该领域的野心。

但汇源的尝试失败了,贸然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导致亏损严重。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在市场上看到汇源的葡萄酒产品。

而且它在中后期试图采取的品牌合并策略也非常不成功。无论是1200万买日出凉茶,还是1.18亿买三得利中餐业务,都失败了。在茶饮料的追踪中,汇源依然没有发现这个人。

这些自救措施不仅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反而加剧了汇源集团的现金流问题,导致了其如今近乎惨淡的结局。


数据映射

汇源的失败给后来者提供了很多启示,其中有两个核心点。首先,不能寄希望于国际品牌的收购。海外资本从来都不是好男好女。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跨国公司收购本土品牌后很少有真心经营的,大部分都是抱着拖垮竞争对手的目的。

比如中华牙膏被联合利华收购后,短短十几年就从曾经的王者变成了现在的弃儿,市场份额一直少得可怜。我们熟悉的北冰洋汽水,与百事可乐合作后被关停。直到2007年被一清回购,才重新出现在大家面前。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还有很多。跨国品牌在采购完国内产品后进行仓储是一种常规操作。汇源的倒闭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汇源

其次,汇源的失败也提醒每一个经营者,不能适应新的市场形势的企业必然会被消费者遗忘,没有任何逃脱的可能。当每个人都在前进时,墨守成规的人必然会落后。

汇源本身是靠强势营销起家的,但是有了足够的知名度之后就躺在功劳簿上,没有在时代变迁后及时改变营销方式,抓住年轻人的眼球。于是,很多人把它束之高阁,多年后蓦然回首,发现曾经的民族品牌只是奄奄一息。

结论

对于国产品牌来说,只有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才能站在市场之巅。期待跨国公司振兴拯救,往往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幻想。


汇源

竞争是温情表面下的残酷竞争。虽然业务往来不能抱着“不同人的心和我自己的心不一样”的想法,但我们也要时刻保持对他人的防范。即使合作看起来很亲密,也最好不要破坏原有的发展节奏。

它是市场理性的旁观者,会在你花开的时候真心为你加油;而当人上楼空的时候,它会毫不留情的碾压。汇源的辉煌与惨淡是市场的真实反馈,告诉后人不要走老路,要学会与时俱进。

消费者的热情只为曾经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所以只会为曾经的感情买单。

毕竟,汇源要想凤凰涅槃,还得靠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6561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7
下一篇 2022-08-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