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可循环快递包装“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新华视点|可循环快递包装“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第1张

新华视点|可循环快递包装“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近两年来,多个部门和相关企业大力推广可回收快递包装,加速了快递包装的“绿色革命”。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消费者收到的快递中,纸箱、泡沫箱、塑料袋等传统包装占据主流,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很少见到。

投资越来越多,但终端消费仍然很少

2020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邮政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可回收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1000万件,基本实现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我国可回收周转袋全网应用率已达93.8%。2022年第一季度,可回收快递盒(箱)应用规模达到758.69万件。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快递公司推出了可回收的快递包装。目前ZTO快递使用较多的是循环周转袋,其大小约等于普通编织袋,可循环使用50次以上,比普通编织袋的使用寿命长1至3倍。山西省年平均使用量500万-600万次。

2022年5月10日,顺丰在用户家中打开可回收快递包裹进行回收。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2018年,顺丰推出‘丰盒子’回收包装箱。目前主要用来送衣服鞋子等物品。”山西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凯说。

由JD.COM研发的回收快递箱“刘清箱”已经在京沪穗等30多个城市使用。在JD.COM,折叠式保温周转箱在生鲜业务中被全面用于替代一次性泡沫箱,2021年将被使用超过6000万次。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083.0亿件,同比增长29.9%。相对于快递的巨量,可回收包装的比例相对较小。

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只有少数消费者在个别品类的商品上使用过这种包装,很多消费者在生活中“从未使用过可回收快递盒”。不少快递员也表示“没见过这种包装”。

多位业内人士解释,目前可回收包装多用于政府采购、电商平台供应等B端客户,C端客户相对较少。

回收成本高,难以实现循环利用

记者调查发现,可回收快递包装成本高于普通包装,在物流终端“最后一公里”难以回收,导致市场认可度差。

ZTO快递管理中心总经理赵小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ZTO快递单价36.5元的回收箱为例,50次循环后,单个成本可降至0.73元,低于同等尺寸的箱子4的成本。“但是,在回收过程中,回收箱会产生人工操作、扫描、车辆运输等额外成本。,无形中增加了快递网点的成本压力。”

实际上,这种包装在现实生活中的流通与当初的设计相差甚远。Xi安一家物流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之前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的回收箱,但是很难达到设计的循环次数。

“虽然快递员一再声明箱子要退,但是很多用户不习惯,想自己留着或者卖废品。也有用户担心一旦增加使用次数,回收箱会不干净,不牢固。”该负责人表示,可回收快递盒的破损率和丢失率较高,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不得不将重心转移到回收效率更高的B端客户。

除了物料成本,由于“最后一公里”配送以“求速度”为首要原则,高昂的时间成本也让很多快递员对回收箱“爱不释手”。

2022年4月26日,北京某小区门口,快递员正在整理要投递的货物。新华社记者彭紫烊摄

一位从业者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一个有经验的快递员一天能送200件左右。按照8小时工作计算,单件发货时间约为2.4分钟,而回收箱需要用户当场拆包回收。平均配送时间为8分钟。同等条件下,回收箱快件的投递效率只有普通快件的三分之一。

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使用可回收的快递盒意味着“麻烦”。通常这种包装需要用户现场开箱取货,然后快递员会把包装箱拿走回收。一些消费者出于隐私原因不愿意当场拆封。

对于学生和上班族来说,取件时间有限,大部分快递只能在邮局或者快递柜投递。“下班回家,拆包签收,然后等快递来取。”使用过圆形快递盒的安市民杨女士表示,使用圆形快递盒“有点折腾”。

此外,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快递整体流通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逆向物流存在困难,导致大量回收箱在使用后无法在物流网络中重复使用。

理顺流程,消除障碍,走出循环的“死胡同”

自2021年3月12日起实施的《邮件快递包装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寄递企业应当优先使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的包装物,鼓励寄递企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回收流程回收包装物。

不少受访者认为,加快快递包装回收,实现绿色、环保、经济的目标,需要生产企业、寄递企业和用户的共同努力。

2019年11月13日,邮差用回收纸箱帮客户打包需要快递的物品。新华社记者方巍摄

目前,行业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可回收快递包装生产回收流程。虽然很多快递公司都推出了自己品牌的可回收快递包装,但是在生产、使用、回收环节,回收箱只能在企业内部的物流链中流转,无形中增加了回收包装的成本,限制了覆盖面。

陕西科技大学包装工程系副教授李志强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协调物流领域的各大企业,形成统一的回收包装运作模式。“只有打破行业壁垒,回收包装才能真正进入循环”。

业内人士建议,应建立大数据平台,完善可回收包装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跟踪,使包装逆向物流或就地处置成为可能;在社区、高校增加可回收包装回收点,做好回收箱的回收、清洗和消毒工作,降低损耗率和损失率。此外,对环保包装生产企业给予适当支持,提高全社会对可回收快递包装的认可度,让可回收包装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记者张思杰、王浩、赵莹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528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6
下一篇 2022-08-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