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支付行业洗牌进行时:预付卡牌照被抛弃

深度|支付行业洗牌进行时:预付卡牌照被抛弃,第1张

深度|支付行业洗牌进行时:预付卡牌照被抛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俊辉广州报道

在强监管下,支付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浪淘沙”。

6月26日,央行在官网公布了第四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牌照的换发结果。参与续展的79家支付机构中,苏宁易付宝、滴滴支付、唯品会支付等52家机构成功续展,8家机构被暂停,19家机构支付牌照被注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本次支付牌照续期结果公布前,支付行业已有51张支付牌照被注销,其中今年上半年注销4张。

对于支付牌照能否成功续期,易观高级分析师苏表示,支付牌照续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合规能力和水平。之前合规工作失败,多次收到罚单的机构,更容易面临续延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央行不断完善支付行业监管,加大对‘惯犯’机构的惩罚力度。当‘累犯’制度积累到一个临界点时,可能就不会再续延了。”

当然,也有一些支付机构在违规操作造成重大风险后,被央行直接强制注销支付牌照。如2014年8月,浙江伊势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挪用客户备付金,涉及5420.38万元;2014年9月,广东益民旅游休闲服务有限公司“加油”业务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导致资金风险暴露6亿元;2014年12月,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挪用客户备付金,导致资金风险暴露7.8亿元,涉及持卡人5.14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主动注销支付牌照的支付机构明显增多,这些机构大多持有预付卡牌照。业内人士分析,相比互联网支付牌照和银行卡收单牌照,持有预付卡牌照开展业务相对有限,放弃预付卡业务可能成为趋势。

预付卡牌照成“鸡肋”?

记者注意到,此次未能通过续展的19家支付机构中,有上海易付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商业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乐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瑞德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商银信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尹波史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银信联(北京)支付有限公司、北京广聚富支付有限公司、CITS(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新华传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山东诚联一卡通支付有限公司、深圳商联商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邮西邮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厦门翔宇支付有限公司、昆明卡互卡支付科技有限公司、舟山明升尚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银付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在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内主动退出。

此外,汇通宝支付有限公司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央行决定不予延续其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

“此次未提交续牌申请并主动退出的机构,大多持有预付卡类牌照。”博通咨询金融行业分析师王鹏博告诉记者,从行业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移动支付的兴起带动了整体商业逻辑的变化,同时备付金的相关规定和税收政策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原有模式下预付卡牌照商的业绩。所以可以看出,预付卡机构优胜劣汰的情况很多。

对此,零一研究院院长余百成也指出,预付卡行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优胜劣汰的节奏正在加快。一方面,移动支付的优势使得预付卡消费的体验优势消失,市场萎缩;另一方面,预付卡往往被用于洗钱、套现、逃税等违法行为,面临着严格的监管环境。

苏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机构选择取消预付卡牌照。在她看来,大多数预付卡运营商只有区域经营资质,展业范围有限。此外,很多行业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原本以线下业务为主的预付卡业务也处在转型的十字路口,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机构只能选择主动退出。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支付行业的整体稳定趋势。王鹏博表示,总体来看,退出市场的主力仍然是预付卡机构,支付市场运行仍然非常平稳。没有传言说线下收单机构有很大变化。“一直以来,央行坚持加强监管、规范发展,不断优化支付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央行将继续推动支付市场健康发展。”

强监管推动支付回归本源

近两年,支付行业在经历了早期的野蛮生长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监管。同时,监管部门多次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支付领域的监管。

去年10月,央行行长易纲在国际清算银行(BIS)大型科技公司监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不仅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也有效地帮助了普惠金融。同时,也给中国监管部门带来新的挑战,包括平台公司在支付业务中的违法行为和通过垄断地位进行的不正当竞争。

易纲进一步表示,过去中国平台公司旗下的支付机构可以分别对接上百家商业银行,分别开户,这就带来了最终的结算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平台公司还在支付链条中嵌套‘花呗’、‘借呗’等信贷业务,误导消费者。”

然而,平台公司的“嵌套”违规行为并不仅限于信贷产品。去年9月,易纲在中德视频会议“金融科技与全球支付全景——探索新领域”的开幕致辞中明确指出,“支付机构渗透到金融领域,提供保险、小额贷款、基金等金融产品,增加了金融风险跨产品、跨市场传染的可能性。”

一家中型支付机构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一些互联网公司利用旗下支付机构,将支付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交叉嵌套,形成业务闭环。“这是企业商业模式的一个障碍。以嵌套信贷为例。当出借人、支付工具、借款平台都来自同一家公司时,出借利息、借款服务费、支付费用都将落入他的'口袋',不仅排斥竞争对手、侵害用户权益,而且业务流程难以被监管,容易造成跨市场风险扩散。"

对于上述违规行为,易纲在发言中指出,自2020年底开始,金融监管部门要求断开其平台上支付工具与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让支付业务回归本源。同时,他也强调,未来将继续加强支付领域的监管。

王鹏博此前对记者表示,其实监管层已经在支付领域指明了监管方向。“主要是希望能进一步打破垄断和封闭的生态环境,对整个支付行业进行彻底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或金融危机。”

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加强大型支付平台企业监管促进支付和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工作方案》。会议指出,平台企业的所有支付等金融活动都要依法合规监管,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坚持金融业务持牌经营,完善支付领域规则制度和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

在王鹏博看来,在强监管的背景下,支付行业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的行业格局会非常稳定。“监管措施的不断细化提高了支付行业的准入门槛,意味着这个行业未来将更加注重资产、标准和监管,这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也将有力支持支付行业的创新”。

从支付机构的角度,王鹏博建议将合规发展作为其生命线。在此基础上,加强企业数字化服务探索,追求多元化经营。

(统筹:马春元)

(作者:贾俊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444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6
下一篇 2022-08-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