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猕猴桃好吗

新西兰猕猴桃好吗,第1张

新西兰猕猴桃到底贵在哪?

资料来源:远传研究所

十块钱一个的新西兰奇异果有一个曲折的故事。

1903年,新西兰人伊莎贝尔·弗雷泽(Isabel Fraser)在中国发现了一种长满猕猴桃的果树,并带回新西兰种植。起初,新西兰人称这种水果为“猕猴桃”,二战后被带到美国市场,非常受欢迎。

但是这群新西兰人发现,因为名字里有一个中国人,会让人觉得这种水果只有中国制造的才是正宗的。于是新西兰果农痛定思痛,从国鸟猕猴桃中找到灵感,将中华猕猴桃改名为猕猴桃,一举成名。

几维鸟,新西兰的国鸟,是几维鸟这个名字的由来。

除了户口问题,新西兰猕猴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价格高。以Zesprit最低档的“经典果(88-102g)”为例。10包经典水果95元,平均每包近10块,而“巨果(146-174g)”每包15块多。

2019年,“樱桃自由”恒空诞生。大家发现有些人表面上光鲜亮丽,其实连樱桃都吃不起。然后,各种经济作物都可以与阶级地位挂钩:例如,300斤阳光王葡萄和数千个黑刺榴莲。

一款不坑穷人的高端水果是怎么产生的?

01密码:成为品牌

中国的猕猴桃和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很像:看产量在英超赶上美国,利润差十个名次。

中国猕猴桃种植面积是新西兰的13倍,但2019年中国猕猴桃种植利润约为每亩3500-4000元,新西兰贾培猕猴桃青果收入为每亩1.9万元,金果收入为每亩4万元[12]。

贾培于1999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后者的贡献仅占营收的2%[7]。今天,中国和日本是贾培最大的两个市场,贡献了近50%的营业额。

从商业角度来说,包括水果在内的生鲜产品并不是特别好的生意。

水果从田间到城市里的消费终端,会经过种植户-收购商-批发市场-超市/水果店四个环节,收购商往往有好几层楼。一般每个环节的涨价幅度是30%[2]。

西北产地一个西瓜4毛钱一斤,上海一斤要加到四五块[3]。虽然整体价格涨了很多,但是链条上的长环节很多,每个参与者都有小利润,甚至微利。

每日优鲜创始人徐峥曾这样评价生鲜电商行业:舔舔屁股,拿起钢铲。

另一方面,水果是典型的“无品牌品类”。比如只有红富士苹果,没听说过某某品牌的苹果。

水果和消费品相比,更像商品,只有“品种”的区别,像苹果中的国光、金冠、富士,区别是由产地决定的。

奈和喜茶都做水果茶。有的人觉得喜茶好吃,会为喜茶溢价。但如果有人爱红富士,他往往会选择红富士里最便宜的,而不是找某个品牌。

没有品牌,自然就没有品牌带来的溢价。而且水果是高频消费,顾客对价格极其敏感,很难大幅提价。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包括水果在内的农产品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难以货币化。所谓货币化(营业收入/GMV)是指除商品交易以外获得的收入。最常见的方法有广告、推广、竞价排名等等。

但如果没有品牌,货币化就是空空谈。10块钱一盒的苹果开屏广告把消费者摆在脸上,他们还是会去只卖9.9的商家。

这也是为什么品多多在电商平台中货币化率最低的原因,因为品多多有很多白牌商品,而且近年来品多多大力发展农产品,很难货币化。

所以,水果要卖高价,关键一步是“品牌化”。其实国内就有这样一个案例——同样的蜜橘,以“褚橙”的品牌销往北京,价格比云南贵好几倍。当然,物流仓储带来的成本在上升,但归根结底还是楚石坚自己的品牌背书。

纵观新西兰贾培、美国多乐食品等高利润水果商,核心都是成功将水果从“品类”转变为“品牌”。他们的秘密也不复杂:

既然橘子生在淮南,我就独占淮南的橘子。

02路径:先做大,再做强

几年前,贾培起诉一位名叫高浩宇的中国人侵犯了他的知识产权。

据媒体报道,2013年,高浩宇在新西兰购买了一个果园,并与贾培签订协议,种植SunGold(阳光金果)猕猴桃,这是贾培的拳头产品。到2016年,贾培员工发现SunGold已经流传到中国,并在中国一些地方种植。

法庭记录显示,曾雇用一名私家侦探调查,发现于曾将阳光种子带到中国。

最终,新西兰法院判决高昊赔偿贾培约1500万新西兰元。高瑜上诉后,新西兰上诉法院去年裁定赔偿金额降至约1200万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5000万元。

本案被告人高浩宇

虽然贾培胜诉了,但SunGold的种子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根据贾培的研究,中国有近5000公顷的“假”金太阳[8],这些“假”水果的数量很可能在2023年超过贾培对中国的出口。

这个案子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一度惊动了两国的商务部门,也说明了贾培是如何把水果变成品牌的——先把种子变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再获得定价权。

观察绝大多数的“贵族果”,会发现表面上是品牌,背后都是品类垄断。

葡萄界爱马仕的“阳光之王”,品种为阳光玫瑰,早在2015年就已引入中国,甚至种植面积和产量早已超过原产地日本。

因为RD时期知识产权没有做好,阳光玫瑰的种子在韩国流行起来,葡萄价格从每斤300元降到10元,一度引发日韩农业专利诉讼[11]。

去年日本新修订的《种苗法》禁止包括“阳光玫瑰”在内的1975个品种外流,目的是垄断品种。

贾培猕猴桃的转折点出现在1997年,当时新西兰政府下定决心将猕猴桃产业从农场-采购-销售的链条转变为公司化运作,并集中力量打造品牌。

转变的转折点是1992年美国对新西兰猕猴桃的反倾销处罚。在此之前,新西兰的猕猴桃种植规模为空,很容易陷入果农内部竞争。1997年,在新西兰政府的支持下,贾培成为中国唯一的外国出口商。

在上游,贾培与PFR食品技术公司合作的30年间,研究了5万个有潜力的新品种,最终只选择了3个品种进行商业实验[7]。诉讼中的SunGold(Gold3和Gold9)是贾培自己培育的品种,肉质呈金黄色,抗病能力较强。

几年前,贾培也成功培育出一种红色果肉的猕猴桃,并于去年进入中国市场。贾培每年的RD投资超过3500万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其中2000万新西兰元用于新品种开发。研究方向除了口味,还有稳定性、抗病性、耐储存性。

新品种出现后,贾培会把它变成专利品种,让各种猕猴桃成为它的专属产品。同一个品种的猕猴桃,没有种子授权的猕猴桃只能卖6块,授权后却能卖10块。

在上一个财年,贾培的税后利润为15.85亿元人民币。

03划分:渠道品牌的失败

相比新西兰,中国的种植业比较分散,“做大”在很多时候是个伪命题。国内水果品牌化的尝试更能代表“渠道品牌”。

最典型的是红九水果制品和百果园,上游种植者的水果被收购并贴上标签后出售给下游。但百果园是水果店品牌,面对加盟商;红九分销商品牌面向批发商。也就是说,他们不参与上游种植,而是把自己的影响力打造成渠道的品牌。

该品牌一度颇受资本青睐。百果园6年8轮融资,背后站着20多家机构,包括天图、金钟等一些明星资本。在红九上市之前,阿里巴巴是最大的外部投资者。

品牌和原产地品牌最大的区别就是后者往往只有几个品类。比如贾培只有猕猴桃,多乐只有几个SKU;鳄梨、香蕉和樱桃;而百果园有1000多个SKU,每个水果的成熟季节和配送区域还不一致,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堪称地狱。

来源:艾瑞咨询

苹果和桃子适合0℃贮藏,但荔枝在0℃会变酸,而香蕉需要12℃以上的环境。因此,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思路是依靠规模优势,共享或控制上游供应链,降低供应链成本,而不是寻求品牌溢价。

不久前交出的红九水果,2019年到2021年营收增长了5倍,但现金流压力与日俱增。曾经,我不得不向P2P借钱。

来源:裁判文书网

品牌最大的问题是控制不了上游。从数据上看,百果园和红九的销售成本高达80%-90%,几乎都是采购水果的成本。遇到极端天气或虫害,水果的质量和产量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采购成本。

所以即使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渠道品牌也没有溢价,利润率也只有3%左右。

中国没有贾培这样的公司。库尔勒香梨是中国最早实现品牌化的水果之一。2001年,其母公司香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但近年来,其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几经易手。多数年份归母净利润为负。

库尔勒香梨是典型的垄断产地生意。这种原产地品牌往往由地方政府和资本共同运营,但往往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主体模糊,市场化程度和运营水平不高。

在贾培由大变强的过程中,新西兰政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新西兰政府成立了一个名为“新西兰猕猴桃营销局”的机构。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把原来分散的收购和出口环节整合起来,实现统一定价,避免恶性价格战。

这个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一分为二,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

其中,一个负责全球品牌营销和产品出口,即贾培;一个负责上游供应链和品种培育。除了开发新品种,贾培在供应链方面也有很多创新,比如猕猴桃的标准化分包和可追溯性。

你以为这是种植业的故事,其实是外向型经济配合产业政策,通过高附加值环节的RD突破实现产业升级的故事。

所以,不仅仅是芯片和光刻机被称为硬技术。

引用:

[1]香港人每天要吃几百万公斤的水果。

[2]水果价格“飞”的背后:一个水果批发商的焦虑与无奈,浙商杂志

【3】100元买一个,西瓜为什么越来越贵,艾财经

[4]400万香蕉和一座城市:纽约的香蕉生意是如何运作的?日常好奇心

[5]贾培攻占中国猕猴桃市场,暴露出一个大问题,商银社。

[6]《葡萄世界里的赫尔墨斯》三国杀,界面财经号

【7】一个猕猴桃如何卖到10元,Zespri贾培品牌的百年传奇故事|一万字深度解析,ATP便利店

[8]路透社,新西兰的猕猴桃即将回到中国

[9]珍贵的金灿灿的猕猴桃枝条被走私到中国,新西兰的种植者对此产生了分歧,ABC.au

[10]“阳光金果”发售后,财新

【11】韩国,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和韩国,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

[12]中国猕猴桃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视觉设计:舒蕊

编辑:李

责任编辑:李

研究支持:俞佩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438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6
下一篇 2022-08-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