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投资中国

马斯克投资中国,第1张

花几百亿出海收购,中国“马斯克”陷入怪圈

作者|猫哥

来源|大猫财经

穷人在市区没人问,富人在山里有远亲。

自从新东方直播火了之后,几百万家长就像着了魔一样,天天呆在直播间里买饭。与兵马俑面对面的董一出场,整个的服务器都要抖三下——人太多了,实在受不了。

就在前几天,吉利汽车去了东方精选的直播间。不仅刷了七个“嘉年华”,还顺便买了好多米。

当然,买米只是幌子,你用心了就知道了——爱折腾的李书福又要干大事了。

就在这之前,吉利刚刚完成了对魅族的股权收购,把自己自主研发的卫星以一箭九星的形式送到了Tai 空,做皮卡,拍卫星,刷火箭,买手机。其多元化布局堪比大洋彼岸的马斯克。

动作很多,但可惜股价不给力。

相比之下,另一个算命先生的命运就大不相同了。2015年,王传福、李书福随领导人访英。两人都是国产车企的代表,但行事风格却大相径庭。

在伦敦期间,李书福挥金如土,不仅斥资24亿元在英国建厂,还追加4亿元成立研发中心;王传福比较务实,只是低调接了一个价值65亿的订单。

几年过去了,曾经平等的两个人渐行渐远。

6月10日,比亚迪股价创历史新高,成为首家加入万亿俱乐部的中国车企。如果算上即将登陆创业板的比亚迪半导体,王传福的身价远远落后老李。

从年龄和资历来看,李书福无疑是王传福的“大哥”。

李书福,原名李绪福,浙江台州人。受限于家庭条件,李书福的求学之路并不那么顺利,基本靠自己思考。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学会了从照相馆的废液中提炼纯银,熔炼,提纯,拿到黑市上卖个好价钱。可惜1983年颁布的《金银管理条例》直接把这个生计“定性”为投机。

眼看金银生意做不下去了,李书福去做了冰箱厂长,后来卖了一段时间装修材料。在积累了几千万的启动资金后,他于上世纪末投入到海南的发展中。

随着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一心想发财的李书福又回到了制造业的老路。

当时国家经济发展很快,修建了更多的道路,人们对交通的需求开始出现。为了抓住这个机会,李书福成立了摩托车厂,销售抄袭本田的“华天”。

不久,他胃口更大了,盯着那辆车。在他看来,一辆车无非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没有技术就复制,没有工厂就依附。反正有车卖也是可以的。

为了了解汽车的新奇,李书福多次在香港购买豪车,甚至拆解,终于找到了“组装”的门道。1996年,由奔驰的外壳、红旗的发动机和底盘组装而成的“吉利一号”问世。

就在李书福折腾了半辈子,成为中国第一批造车人的时候,王传福刚刚决定下海。

1995年,29岁的王传福在深圳创办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锂电池。为了省钱,王传福不仅在外面跑销售,还在RD当工程师,甚至是生产线工人。

在技术创业者的奉献下,比亚迪在锂电池行业扎下了根。

1999年,比亚迪研发出当时领先的大电流放电电池;2000年,比亚迪也成为摩托罗拉旗下第一家中国锂电池供应商,成为国内手机电池行业的领导者。

几年后,比亚迪将登陆HKEx。会名利双收,为进入汽车行业铺路。

被超越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吉利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路。

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冲击中高端市场,吉利在2001年推出了“美人豹”,号称中国第一跑。为了与国际接轨,他们还专门出钱请了意大利设计师,完善了造型和线条。

此外,李书福花了1000万元加盟了一家广州足球俱乐部。有点像给主播画火箭,做榜单第一,通过命名来做品牌广告。

可惜这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就拿所谓的“中国第一跑”来说吧。好看是好看,但是马力不行。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足球队更糟糕。先是被打了“黑哨”,然后推广失败。1000多万人打败了水漂。

可能是这个原因,年纪大一些的吉利等到2005年才在香港上市,比比亚迪晚了三年。

几年后,李书福在另一次活动中公开表示:“一些以演艺人员为主的富人,现在只知道消费世界名牌。他们要开宝马和奔驰的车,只穿法国的衣服,甚至还要用LV的包。”

言下之意就是——民族品牌不能崛起。都是因为有钱人不买国产车。

痛定思痛,吉利开始了漫长的国际化之路。那些年,李书福一边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接触,一边与国外车企调情,以期完成品牌升级转型。

2010年,吉利斥资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份及相关资产。

当时吉利和沃尔沃市值差距近4倍,这次收购也被很多人称为“蛇吞象”。之后,吉利又相继收购了宝腾、路特斯和飞行汽车李泰,迅速扩张为一个“巨无霸”。

2015年,看准新能源赛道的李书福也提出了“蓝色吉利计划”,宣布全面转型。

按照他的说法,吉利不仅要“五年投入1500亿元研发”,,还要“实现2025年365万辆的销量目标,其中新能源占比30%,如果加上极氪,占比将上升到40%以上”。

这么多年来,吉利花了多少钱?收购沃尔沃花费18亿美元,收购达勒姆花费90亿美元。况且整车厂不下20家,总投资加起来应该不少于1000亿。

除此之外,吉利是中国汽车品牌最多的汽车集团,包括吉利、沃尔沃、宝腾、莲花、伦敦电动车、远程、链接、北极星、几何、枫叶、极地氪、蓝锐等等。

产能+品牌的扩大当然会带来销量的扩大。从2017年开始,吉利已经连续五年蝉联自主品牌销量第一,似乎势头巨大。

然而这些优势并没有体现在股价上。按照目前的股价,吉利汽车的市值只有1500多亿,与比亚迪的1万亿相比,还差8000多亿

然而,作为资本市场最热门的新能源领域的吉利,却未能掀起多大波澜。2020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6.8万辆,仅占总销量的5.2%。

没有销售,就不能对上游供应商“五喝六”;没有关键的技术突破,无法满足资本市场对车企“量价齐升”的严苛要求。

相比之下,更为敬业的王传福在这一波新能源中显得更为淡定。

2008年,巴菲特以18亿港元购买了2.25亿股比亚迪股份,这是他一生中投资的第一家中国公司。此后,比亚迪股价一路飙升,将王传福推上当年首富的宝座。

在很多公开场合,巴菲特甚至将王传福称为他最喜欢的四位CEO之一。另外三个人分别是亚马逊的贝佐斯、苹果的库克和精密机械的多纳根。

更何况其在电池领域的多年积累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过去几年,比亚迪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剥离的“比亚迪半导体”即将上市,刀片电池也有望进入特斯拉的供应链。

如果吉利将收购的资金用于研发,结果会有所不同吗?

本文为网易新闻“各有各的态度”特色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4245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6
下一篇 2022-08-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