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远程医疗平台两周年:编织“一带一路”建设健康保障“网”

央企远程医疗平台两周年:编织“一带一路”建设健康保障“网”,第1张

央企远程医疗平台两周年:编织“一带一路”建设健康保障“网”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九日电。6月29日,《经济参考报》刊登了记者王小波、梁倩才撰写的文章《央企远程医疗平台两周年:编织“一带一路”,构建健康保障“网”。文章称,6月29日,旨在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员工医疗健康保障问题的央企远程医疗平台迎来了两周岁生日。两年来,平台从无到有,再到覆盖近8000个央企海外项目和30万中国员工,从线上问诊到线下就医的“最后一公里”。平台以“让国家放心、让企业放心、让员工及家属放心”为使命,积极调动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全力满足海外华人员工的医疗需求,全力“护航央企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起点高、实用、有影响力、有挑战、有自信——回顾平台这两年的发展,可以用这些关键词来评价。

图为央企远程医疗平台项目诊所样板间(资料照片)。

编织一张真正的健康保护“网”

用招商局集团总经理助理、招商局健康董事长李亚栋的话说,“平台虽然成立仅两年,但发展效果超出预期,编织了一张真正的‘网’,为央企海外员工的健康保驾护航”。

据了解,在中国快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建设健康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如何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央企建设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一直是相关部门的重中之重。2019年,相关部门开始对央企远程医疗平台建设进行实质性研究。然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直接催生了这个平台。

2020年6月29日,由招商局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国电建、鸿运融通共同出资成立。深圳万海思数字医疗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成为央企远程医疗平台的运营主体,由招商局集团主导日常运营。

两年来,该平台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搭建了具有监测、预警、预防、治疗“四位一体”功能的央企海外医疗保障体系,接入94家央企的海外项目近8000个,海外员工约30万人。

在医疗资源方面,平台深化分级诊疗服务机制,在疫情防控、医疗健康保障等方面为央企海外项目和员工提供动态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已整合中日友好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安定医院等20余家国内一流医疗机构。,形成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400余人的团队,包括呼吸科、中医科、骨科、皮肤科、感染科、急诊科、临床心理科、精神科等。,形成完整的三年制医院。

据万海斯负责人介绍,基层诊疗依托平台远程医疗服务中心,负责对接全科会诊需求和健康管理;诊疗中间层由优质央企医院和部分地方三甲医院组成,主要负责专科疾病咨询和科普讲座;诊疗顶层由一些头部医疗机构组成,主要负责重、急、复杂、罕见疾病的专家会诊,以及专业的医疗培训和转诊治疗。

截至2022年5月31日,平台已为央企海外项目和员工提供约3万次远程咨询服务、近10万次数据管理服务、超过20万次培训科普服务,覆盖141个国家的83家央企海外项目。

全方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该平台的建立使中央企业能够及时掌握新冠肺炎境外疫情防控情况。他们这两年所做的贡献,得到了国务院和国务院国资委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广大央企海外员工和家属的高度认可。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与国内疫情平稳态势不同,国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央企员工分布密集,疫情防控压力更大。

针对这一特点,平台构建了“央企集团海外医疗保障指挥中心+海外机构(项目)管理门户+员工手机客户端”的保障体系,实现了所有员工、机构(项目)、集团与平台的上下沟通、内外沟通。员工可以随时通过剑桥互联参与平台上的在线讲座、培训、咨询等活动。集团可实时掌握新冠肺炎员工疫情情况和机构(项目)防疫物资储备情况。截至目前,该平台已为央企搭建了88个国内指挥中心。

据了解,由于国内外时差原因,该平台已在凌晨多次接到紧急救治需求。目前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协调相关治疗专家进行即时会诊,做到“有求必应,即时响应”。

为了更好地应对聚集性疫情,平台还制定了疫情处置的标准流程。比如在危重救治方面,建立了危重监护机制,建立了“海外当地救治医院-平台-国内头部医院”的24小时危重监护链接。在轻症监测方面,建立了标准化服务机制,以定期“云查房”的形式对轻症治疗进行远程指导和评估。

在企业和平台有效有序的疫情防控措施下,2021年海外华人员工新冠肺炎感染率较低。确诊患者中,病情较轻的比例远好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当地疫情水平。2022年上半年,香港抗击疫情时,招商局集团通过央企远程医疗平台,积极运用中医药帮助香港同胞抗击疫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央企海外员工的常见病是多样化的,并不复杂,可以通过远程方式解决。在平台近两年的过往服务案例中,85%以上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95%以上的员工满意。

比如某央企海外项目经理说,“疫情防控常态化,项目公司长期封闭,员工身心健康不同程度存在各种问题。自平台开通各类健康讲座、在线视频诊疗以来,为员工带来了快捷的医疗服务。非常感谢!”再比如,一位央企沙特项目的员工说,经过咨询,他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以前那么紧张了。根据专家的指导,有针对性的锻炼是有效的。“真的感谢平台和专家医生”。

此外,为解决海外华人员工就医“最后一公里”问题,2022年,平台重点拓展海外就医购药线下渠道,进一步巩固“整体服务商”的定位。截至目前,平台已与154家境外医疗诊所、34支境外医疗队、7家境外中资医疗机构、55家境外转诊急救医疗机构建立联系,基本实现了一带一路沿线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

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影响,国际航班经常“井喷”,部分员工长期滞留国外,无法回国。球队的稳定性令人担忧。为此,多家央企通过平台为其在华海外员工家属提供远程会诊、健康管理和线下便捷医疗服务。必要时,员工还可以实现在线“家庭咨询”。这一举措解决了海外员工的“后顾之忧”,有效稳定了“军心”。

这种模式还在不断“复制”和成长。作为最新案例,央企远程医疗平台近日与深圳市海顺海事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后者的2000名海员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医疗服务。

挑战重重但充满信心

央企远程医疗平台是一个没有人经历过的创新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前面还有很多挑战。

“比如说,归根结底,平台是企业。需要以创新的眼光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发挥独特优势创造更多价值,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这条路到底怎么走,还需要漫长而艰辛的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走传统互联网医疗的老路是没有前途的。”李亚栋说。

万负责人表示,央企远程医疗平台根植于并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拥有强大的央企资源和足够市场化、技术成熟的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经过两年的发展,平台在人才、产品、技术等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平台未来发展的优势和信心来源。

“下一步,平台不忘初心,大力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在此前提下,将进一步夯实服务央企海外员工和广大华人的基础,进一步高效整合需求侧和供给侧资源,将服务和产品应用于更多场景,不仅服务央企海外陆地员工,更放眼广大远洋海员和海外华人群体。目前平台已经开始接触大型民营企业,初步进展令人满意。此外,在国内医疗资源短缺的广大偏远地区,央企远程医疗平台也能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未来央企远程医疗平台将坚持为更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中国环境下优质、及时的员工健康安全保障体系服务,从而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做出更大贡献。(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402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5
下一篇 2022-08-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