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的瓜,脉脉吃撑了

裁员的瓜,脉脉吃撑了,第1张

裁员的瓜,脉脉吃撑了

作为职场“秘密”的发源地,有人说脉脉是“大厂公敌”,有人说脉脉给了工人情绪的一个出口。很多用户吐槽,越是在裁员中徘徊,越会感到不安。

作者李楠

编辑雷

2013年底,Aauto Quicker的命运几乎被改写。面对投资人更快收购Aauto的提议,脉脉创始人林凡考虑了一下,在合并协议敲定的最后一刻,他拒绝了。他仍然希望继续专注于职业发展领域。

如果合并在那一年完成,脉脉的命运可能会被改写。现实中,脉脉没有搭上短视频的超级快车,却成了各种职场“秘密”的发源地,甚至被称为“大厂公敌”。

尤其是这半年来,互联网大公司一波又一波的裁员,在互联网上形成了固定的传播链条:先是在脉脉上爆料,然后被媒体报道,或者被职场博主传播,最后在转发评论中登上热搜。

一个知名小区,频频成为一些大厂的小道消息和舆论集散地。

但是,我习惯把热搜的脉搏发给“大厂”。最近也因为裁员上了热搜,但是我的发言区很安静。

01.爆料吃瓜招人

字节跳动、腾讯、阿里是讨论最多的三家公司。吃大厂的瓜,把脉,可能效率最高。

可是最近因为各种让大众头疼的爆料,这次又因为自己的“爆料”而头疼。

6月23日,脉脉被曝裁员30%,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评论:我天天看着别人裁员,没想到他自己也有这样的一天。

其他大厂的裁员也经常被讨论的如火如荼。但是23日城市社区搜索自己裁员的消息,能看到的讨论并不多。对此,脉脉告诉天下,在脉脉的“社区”版块和“同事圈”内部,都有关于“脉脉裁员”的相关帖子。

根据Pulse的说法,之所以给外界“看不到这些信息”的印象,可能是因为Pulse本身员工数量不多,然后优化了不到15%,员工数量比较少。

“与裁员相关的帖子不会被删除或屏蔽。也是这个原因,对于同体量的公司,关于公司结构优化的帖子并不多。”

可以明确的是,脉搏确实已经调整了。2021年扩张后,脉搏开始收缩。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超过1.1亿的注册用户,但如何实现盈利仍然是其面临的问题。

社群的建设非一日之功,脉象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成为护城河。但是社区产品的通病是很难盈利。

智虎和哔哩哔哩都在亏损。不过两家公司都上市了,不缺钱,最近一次融资还是在2018年。

事实上,关心脉脉自身命运的人并不多。聚集在这个平台上的,要么是来爆料的,要么是来吃瓜的,要么是来拓展人脉的。

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李红,前阵子在刷脉。因为之前网上流传的公司裁员的消息,李红在焦虑中忍不住去搜索相关帖子,害怕有一天裁员的大刀会突然砍在自己身上。

当然,爆料并不能改变企业已经做好的裁员计划。相反,你去的次数越多,你就越会感到“恐慌”。但是对于裁员中的工人来说,看看大家的讨论,会从命运的起伏中得到一种安慰。

按常理来说,公关人员可能更注重把脉的内容。但是根据市里接触的很多公关人员的反馈,除非自己公司遇到问题,否则不太关注。

“我会看着脉象上的怨气,反馈给公司的上级,但是没有办法给员工爆料。”一位互联网社区的公关人士告诉城市社区。另一位某电商平台前公关人士提到,对脉脉“很烦”,因为一直有很多传言。

还有一个人更关心他的脉搏。

华为软件工程师余杰把把脉当成了“副业”。很多企业都会设立内部奖励,华为也不例外。余杰最近一个月开始大量使用,帮助公司寻找5G应用方面的人才。

为此,他还开通了价格为88元的包月商务会员,用于浏览个人主页上的所有访客信息,以便“从中寻找合适的人选,添加好友”。

于杰发现,米哈游、华为OD(华为和外企德科联合招聘)以及各种量化投资公司也在招人。

不过,要说招聘经历,于杰此刻的总结是:感觉一般,看的比较热闹,投放效果不太好。

在做HR的超超眼里,脉脉的优势在于你可以查两三个人脉,也就是“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但你不能指望通过脉脉在三天或一周内招聘到合适的人。

即使加了好友,发起聊天也很难得到即时响应。在这一点上,脉冲招募是低效的。

就脉脉自身的发展而言,现在招聘业务占了其收入的大头,约占其贡献的一半。

但是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它的价值还是要回归到各种爆料帖上。这就像于杰之前对脉脉的定位——“职场版微博”。

如果说娱乐圈的八卦有价值,那么职场的八卦也有价值。

话语权是一种权利。八卦也是一种权利。

02.从“职场版微信”到“职场版微博”

想颠覆微信,却只能在微博抢一点市场。

脉脉最初的定位是微信的职场版。现在,它是一个工作场所版本的微博。

在互联网创业者中,林书豪并不是一个知名人物,但也是一个老手。在脉脉成立之前,林家杰曾长期在搜狗工作,担任技术总监。2012年,Marco Lin将算法与社交关系相结合,开始创业。在测试了几款产品之后,2013年10月,脉脉App正式上线。

起初发展顺利,用户增长迅速。到2014年8月,脉脉获得由IDG领投、晨兴创投投资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美元。

脉脉当时的口号特别吸引人:生活用微信,工作用脉脉。

很长一段时间,微信好友数量限制在5000人以内。其实更早的时候没有这种限制,所以微信就成了营销人员的重点进攻阵地。

当年5月,微信发布公告,强调微信朋友圈是熟人关系链组成的小众私人圈子,不是营销平台,从事营销的个人微信号接触人数将受到限制。

营销人员侵入朋友圈反映了当时网络社交环境的混乱,也证明了人脉的价值。而且流行语很符合大家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的心理。

可惜,再好的愿望,受到的打击总是一样残酷。

总结一下,LinkedIn中国区前总裁Derek说:华商大会最后一个环节一定是加微信。微信就像一个黑洞,扼杀了中国职场社交几乎所有的社交属性。

(德里克)

被微软以262亿美元高价收购的LinkedIn,就是职场社交领域最成功的例子。LinkedIn旗下面向中国的职场社交App赤兔迅速积累了数百万用户,但最终还是下线了。

就脉脉而言,它已经成为中国职场社交领域的最大玩家。然而,即使脉脉可以帮助用户扩大他们的工作网络,也不容易留住用户。

脉脉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另类社区内容的构建,也就是关于职场的各种故事。于杰回忆说,最开始的时候,我了解到脉脉,是一个职场中带有树洞属性的App。

这也符合很多老用户对脉脉的印象。麦数东里存在感最强的故事,都是各种关于公司内幕的爆料。

2017年5月,因为匿名用户发布的“腐败爆料”帖子,脉脉被ofo起诉。

当时我就回应了。我一方面澄清我不是完全匿名,而是基于“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经过实名验证的用户,可以选择实名或者前台匿名显示。

此外,脉脉强调其拥有数千万用户,覆盖互联网、地产、金融、文化传媒等多个行业,“已经成为各类职场独家新闻的第一发源地和职场社交的第一平台”。

显然,脉脉很乐意成为职场第一个吃瓜的人。在此之前,齐鲁从百度离职、美团收购摩拜单车的一些细节最先被曝光。

虽然匿名并不是真正的匿名,但足以激发用户表达自己的欲望。但是,自由要适度,不能乱说。

最终因为用户匿名发布谣言,侮辱诽谤他人,被监管部门约谈,责令全面整改。

于是匿名部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职位名称。但是问题并没有消失。

03.事实和谣言很难平衡。

按照一般的逻辑,要想赚钱,谁都不能打脸。

对于脉脉来说,一个很大的麻烦是,作为职场爆料密度最高的平台,脉脉上用户的爆料影响力很大。对用户企业的负面揭露会损害企业形象。就商业化路径而言,脉脉需要从企业招聘和服务中获得收入。

如果有用户对某个大客户进行负面评价,要不要删除?

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Marco Lin表示,“和很多公司都有摩擦,因为这个丢了1000万的订单。”

另外,一些招聘启事中涉及的裁员信息可能是企业的机密信息,更重要的是,招聘启事部分并不能保证退出谣言。

法律人双燕向本市指出,根据《民法》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6月20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脉脉App的主要运营方北京淘游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被判赔偿,对“用户造谣作业帮已被出售”承担连带责任。

承担责任的原因是用户的“谣言”没有及时删除。

此外,大量的爆料也给多情的社区氛围带来了负担。李红最近减少了脉冲刷频率,理由是“负能量”太多。这也是很多用户的共同感受。

在Marco Lin看来,买买提严区为员工提供了一个与企业“平等对话”的平台。他曾经说过,当所有公司都有一个平等对话的内网时,招聘启事就可以关掉了。

从商业角度来说,这一段的设置可能不太划算。这就是脉脉商业模式的矛盾。

目前,脉脉意识到有必要调整职位名称部分,并正在考虑将职位名称降至App的二级菜单。客观地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脉脉规避风险。

但这也意味着用户对爆料的关注度会大大降低:谣言自然会降低其受欢迎程度,一些真实的爆料也会受到更少的关注。员工对企业的评论传播将受到限制。

工人们仍然很难传播他们的声音。

(文中李红、于杰、超超、双燕为化名)

主要参考资料:

《脉象》林语堂在脉象八周年庆典上的演讲:坚守内心所想,朴实的人做着持之以恒的事。

赤兔线下背后:中国的职场社交之路在哪里?"德里克"

"当所有的公司都有一个平等对话的内部网时,工作就可以被关掉."

“脉脉被“曝光”优化30%员工?脉搏和工作区域没有“材料”,豹子变成了杨光。

对话Marco Lin:谣言和真相如何走向平等?《深网成余一》

(上图来自视觉中国,除来源另行标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364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5
下一篇 2022-08-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