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改良盐碱地

水稻改良盐碱地,第1张

从“不毛地”到“稻谷香”——黑龙江省盐碱地改良利用见闻

在广场“田字格”上,碧绿的稻秧已经长到20多厘米,蓝天倒映在水中,不时传来鸟叫声。

站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鲇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这片广袤的水田前,人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绿意盎然,芳草萋萋。

曾经,盐碱化被称为土地的“绝症”。重度盐碱地不仅种不出粮食,甚至“寸草不生”,农民只好“望地兴叹”。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介绍,黑龙江省盐碱地总面积超过1000万亩,是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主的苏打盐碱地,盐碱含量较高,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安达、肇东、肇源、扶余、杜蒙等17个县(市)。

“我们研究盐碱地改良多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投入了几千万元,最终成功改良了约3万亩盐碱地种植水稻。现在水田平均亩产能达到1000斤。”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蔡云楼介绍,企业改良盐碱地的主要方式是“洗”,即用大量的水浸泡、冲洗盐碱地,辅以养殖鱼蟹,降低土地的盐分,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

除了水田,黑龙江一些地区也在开展改良盐碱地、种植旱田的做法。

大庆市林甸县和盛村的一块盐碱地。新华社记者侯明摄

在大庆市林甸县和盛村,记者看了看道路两旁的耕地。土壤表面有些发白、开裂,踩上去有点“脆”,而下层土壤比一般土壤更粘。

“我们主要是通过不断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来改良盐碱地。”林甸县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说,目前,合作社正在种植2.3万亩pH值在7.8至8.2之间的轻度盐碱地。以前每亩只能收八九百斤玉米,现在能收一千多斤。

在一块盐碱地上,由于盐分的不同,有些杂草可能生长在中度和轻度的地方或者可以用来种植粮食,而在盐分严重的地方则“寸草不生”,看起来像一块块发白,类似于土地的“斑秃”,被当地人称为“碱包”。“经过改进治疗,现在‘碱包’基本看不见了。”韩对说:

记者驱车来到盐碱地“重灾区”安达市第一原种场二分场,这里大部分盐碱地被用作牧场。

安达市第一种子场二分场的一块盐碱地。新华社记者侯明摄

“这片土地属于重度盐碱地。近年来,每年都用有机肥来改良土壤。现在一亩大豆能打到200多斤,玉米能打到几千斤。”安达市第一原种场二分场种植户王海滨说:“这块地不仅可以放牧,还可以种粮食!”

在改良盐碱地的同时,一些科研机构也在攻关耐盐碱作物的开发和栽培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安达农业科技园内分布着水田和旱田。稻田周围有沟渠,试验田里每隔一段插一个牌子,标明种植品种,如大豆、玉米和高粱...

“仅这里我们就种了2000多株大豆,还有一些食用草等。这片土地的pH值在8.3左右,所以可以在这里测试一些种子的耐盐碱能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安达农业科技园负责人孔青香说。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杜吉介绍,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学校筛选出玉米、大豆、水稻、杂粮等耐盐碱种质资源200多份;同时开展重度盐碱地改良肥料和盐碱中低产田增效肥料的研制,初步筛选出3种耐盐碱植物,开发新型复合生物制剂。

“盐碱地改良是实施‘面积保护、产量保护’的必要手段。可以增加后备耕地,确保粮食主产区守住耕地红线。”杜季说。(记者韩瑜、侯明、杨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328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5
下一篇 2022-08-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