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年薪500万

程序员年薪500万,第1张

令人心动的程序员?35万年薪与35岁危机

编者按:毕业季来了。对于全国1076万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比往年更加难熬的夏天。这支庞大的队伍也成为疫情蝴蝶效应中的一环。稳定的就业对年轻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无论你是谁,来自哪个学院,无论是“宇宙尽头的中考”,还是史无前例的考研,灵活就业。当你成为“1076万+”中的一员,就业将不再是一个人的故事。

郑潇在研究中失败了,但却有一条顺利的就业之路。我用了一个暑假疯狂刷算法题,在秋招中拿到了几个大厂的offer,和某国产手机厂商签了三方合同。包括年终奖在内的税后工资将达到35万元。

出乎意料的背后有很多原因。据说35岁的中国大厂危机还远在20出头的郑潇。郑就读于北京某理工科211班王牌专业通信。被“王牌大学+王牌专业”加持的毕业生,依然拿着“仙女棒”,一个个冲进大厂,把转型优化的焦虑残忍地留给了中年人。

“上岸”的伏笔

“其实那个时候,我是希望自己能去读研的。我们专业读研率接近20%,出国的同学也很多。延期后,前30%的学生可能会有机会去读研究生。”郑潇介绍道。但是我的专业排在前40%左右,很遗憾不能成功保证我的研究。

在这条路上,郑潇被挤下了独木桥。郑潇就读于北京某211通信专业,入选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他的专业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而且是跨学科的。大三下学期,他和同学一样,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找工作、读研、出国之间做出选择。

保研失败后,郑潇开始考虑最后一条路——找工作。在地域选择上,郑潇老家在河北,离北京近,所以他准备留在北京工作。据郑潇介绍,在他们专业的前三年,学业繁重,空很少有闲暇时间,所以他的实习经历并不多。“我们当时有个课程叫互动媒体设计,我对这个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想找个这个领域最前端的实习来试试。”郑潇说。

然而实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郑潇的第一次面试不太顺利。对方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郑潇对第一次面试没有做好充分准备,面试官问的很多问题他都无法回答。这时,郑潇意识到面试和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很大不同,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实习的挫败感为成功找工作埋下了伏笔。郑意识到了自己专业能力的差距。“我们面试的内容主要是算法问题。学校也会教算法结构,但本质上更偏重理论。在实际操作中,面试官可能会要求我们写伪代码,这就需要对算法有更广泛更全面的理解。此外,面试还会测试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些算法题和面试经验可以在CSDN(中国专业IT社区)等网站上找到,多刷一些题面试会更有信心。”郑潇解释道。

“胡安”赢了

准备充分的郑潇准备利用赵球打一场翻身仗。9月份,招聘开始,郑潇集中投了一批简历,有他喜欢的大厂、通信运营商等中大型企业,也有其他保底企业。郑潇对这家手机制造商的最后面试分为三轮。前两轮面试都和技术有关,一天就结束了。这种快节奏一开始让郑潇有点紧张。

“交代码的时候,我也不是很确定,但是面试之后,我发现我没有任何错误。一方面是我运气好,另一方面是暑假练的算法题发挥了作用。”郑潇回忆道。

在郑潇收到两家手机制造商的邀请后,他最想去的那家还没有被批准。“当时我其实有点纠结,因为另外两家公司都在催着签三方协议,我想去的offer也迟迟没有出来。如果我拒绝了前两家公司,最后一家没给offer,我的处境会很被动。”

幸运的是,郑潇终于等到了他最想要的机会。今年8月,他将正式成为一名软件开发工程师。包括年终奖在内,的年薪税后将达到35万元左右,而胡安获得了大批毕业生。

谈及身边同学的就业情况,郑潇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和专业都比较好就业。如果想留在北京,可以考虑大厂。如果想回老家发展,可以考虑当地三大通信运营商。即使没有考研资格,只要学习能力强,专业能力过硬,还是可以找到好工作的。

郑的小学校也举办了许多线上线下的招聘会,他的许多同学都通过招聘会找到了工作。然而,郑潇也说他会考虑将来定居下来。目前公司解决不了他的户口问题。这方面研究生会比本科生有优势,落户的可能性更大。

“35”的AB面

“35”是一个特殊的数字。不仅仅是郑潇的第一年年薪,还有程序员经常被暗示的“35岁危机”。

某大厂产品经理今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所在部门裁员比例超过10%,部分部门裁员比例甚至高达80%。此次裁员既包括刚工作两到三年的员工,也包括年龄较大的员工,补偿方案为N+3。

裁员会对下半年的校招产生影响。产品经理说这个部门还是会有新员工,主要是去年秋招过的新同学。但由于行业不景气,下半年的秋招人数会有所减少。

《2021年中国程序员薪酬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2-24岁程序员占比高达11.2%,25-29岁程序员占比高达42.5%,30-34岁程序员占比高达31.8%。这三个年龄段成为程序员的中坚力量。

其中,很多22-24岁的程序员就像郑潇一样,本科毕业参加工作。35岁及以上程序员比例仅为9.4%,不到十分之一。

谈及35岁的危机,产品经理表示,35岁以上的程序员在行业内确实不多见,这和计算机技术更新迭代快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会下降,而年轻人会更容易接受和学习新技术。35岁以后的程序员要么当经理,要么辞职去其他行业,比如开公司,自己创业。

在一个程序员分享交流社区,有很多关于“35岁危机”的讨论。在一个点击量超过一万的问题里:“35+岁的程序员都去哪了?”、换管理层、被动创业、跑滴滴、回老家、出国等。都是选项。有网友说自己35岁了还在敲代码。

作为一名“准程序员”,郑潇说,在他的未来规划中,他应该在一家大工厂工作几年。有了大厂的简历后,他会考虑是否需要跳槽或者转行。对于是否会考虑提升学历,郑潇表示,如果自己的升职、跳槽等个人晋升计划受到学历限制,会考虑读在职研究生。

北京商报记者冯涛实习记者袁泽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268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5
下一篇 2022-08-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