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医“大白”救治突发疾病老人:“伤两根手指换一条命,值!”

校医“大白”救治突发疾病老人:“伤两根手指换一条命,值!”,第1张

校医大白救治突发疾病老人:“伤两根手指换一条命,值!”

“有人晕倒了!来人啊。没有医生!”

5月11日上午10点半左右,在北京海淀区万泉河77号院的一个核酸检测点,不少居民正在有序排队。突然,一个老人倒在地上,身体抽搐,嘴里不停地吐出异物。

听到“有医生吗?”正在采样的张茜立即脱下一层橡胶手套,对全身进行消毒,然后跑了出去,一边帮助老人,一边监测他们的脉搏。“那时候老人口里总有异物。如果不及时清理,会造成窒息,非常危险。”张茜回忆说,他把手指伸进老年人口中,以确保老年人能够呼吸。幸运的是,在张茜专业及时的帮助下,当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老人已经恢复意识,可以在帮助下站起来。

5月11日上午,张茜正在海淀区万泉河77号医院帮助突发癫痫的老人。图/海淀教育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他是张茜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的校医。5月4日起,他下沉到万泉河77号院社区负责核酸检测取样。救人之后,张茜简单处理了被咬的手指,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校医“大白”挺身救人的故事在很多人的朋友圈传开,引来人们的点赞。张茜说他只是做了每个医务工作者都会做的事情。

[对话]

听到“有医生吗?”,我本能地冲过去。

新京报:当时是什么样的场景?

张茜:5月11日,像往常一样,我们在检测居民的核酸。排队的人太多了,我从窗口看不到队伍的尽头。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有人晕倒了!来人啊。没有医生!”我一听,第一感觉就是出事了,本能的反应就是立刻冲过去。

但是我穿着半污染的防护服,手上戴着两层手套。我赶紧脱下一层手套,然后去之前全身消毒。

后来,我看到一个老人躺在队伍的后面。他大声喊叫,没有反应。他可能已经失去知觉了。但他嘴里一直在吐异物,身体僵硬,一直抽搐,这是癫痫发作的典型症状。

后来才知道老人有癫痫病史,但是很长时间没有发作,也没有随身带药。

新京报:为什么听到“有医生吗?”你以前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张茜:我认为这是医务工作者的一种本能。当你听到“有医生吗?”,你会看一看。即使有人躺在街上,你也想看看是怎么回事。

我和老公都是医务工作者。有一年,我们在火车上遇到了紧急情况。一个小女孩的手指卡在火车车厢连接处,有人在喊:“xx车厢有医生吗?”我和老公,还有很多医生,第一次跑去看。还好我老公包里有无菌纱布,火车上还有一些消毒用品。

新京报:听说你在救援的时候伤了手指?

张茜:癫痫发作我最怕的就是嘴里的分泌物和异物导致窒息,所以我想让他重新通气。把他的头放在一边防止吸入。作为专业人士,我当然不会盲目救人,但我手头没有专业工具,就用手指,从他最后一颗臼齿后面进入。还有一些空可以让他通气,慢慢地他恢复了知觉。

我的手指现在没有任何问题。当时我也没在意手指疼。当时有人递给我一把啤酒瓶螺丝刀,但如果我用了螺丝刀,老人可能会得救,但牙齿会受到影响。

幸好抢救及时。到120岁的时候,老人已经恢复了知觉。我们帮他站起来,没有二次伤害。

早上五点半起床,走遍半个北京支持核酸检测。

新京报:这是你第一次当“大白”吗?

张茜:这是我第一次以“大白”的身份出现在下沉社区。5月4日开始在万泉河77号院支援。

我以前在学校做核酸测试。线下学校停课的时候,负责给留守教职工做核酸检测,有学生的时候,负责一些防疫相关的学校事务,比如上午和下午的查体。

支持张茜社区的核酸检测。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京报:为什么要下沉社区参与核酸检测采样?

张茜:其实海淀教育中心的校医基本都是下沉的。海淀学区征求学校和校医的意见。我觉得既然能收集核酸,就要全力以赴。不仅是我,我们学校几个校区的校医都在沉下心来支持社团。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的朋友、同学甚至家人都前往武汉支持他们。和他们比起来,我只是在家里做点事,真的不算什么。

新京报:你每天的工作安排是怎样的?

张茜:这几天我们的要求是每天7: 20到小区。因为家住丰台,我支持的小区在海淀,东南西北都很远。所以我一般早上5点半起床,然后接孩子,吃个早饭,6点20出门,基本上一个小时就到了。

7点20分以后要开始穿防护服,布置现场。因为小区很窄,志愿者每天都要拉警戒线,早上布置,考完就收,就像“出摊”一样。材料有限,人有限,穿上防护服很容易。因为我不喝水,也不怎么上厕所。但是,从来不喝水也不好。我的喉咙在过去的两天里一直处于疼痛状态。

中间可能会换一个人,也可能不换人,直到下午1点核酸检测结束。

新京报:你对这种下沉社区采样有什么感受?

张茜:这些天我们在社区里感受很深。从2020年到现在,新冠肺炎的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我来的时间很短,但是社区工作人员一直都在。他们没有医学背景,却一直坚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安排核酸检测、户籍信息等,所有这些他们都在做。

社区工作人员很少,很多都是志愿者和热心人。就我个人而言,很多热心人都不年轻了,基本都六七十岁了。他们的努力远远超过我。

其实每个位置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重要的。有些岗位看起来简单,做好却不容易。

从5月4日开始,张茜每天都要走遍大半个北京,去社区做核酸检测。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保护“和平之鸽”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新京报:你做校医多久了?主要任务是什么?

张茜:2014年,我从医院转学到中关村第三小学,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从2020年开始,我几乎参与了学校里所有与疫情相关的工作。其实每个学校的医务工作都差不多,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

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是,学校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同等重视,家长也非常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作为校医,我们能做的可能不多,但我会尽力。

孩子上小学六年,但健康会伴随一生。我特别希望等我老了,有同学告诉我,“我所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都是在小学养成的。”我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新京报:中关村三小学生参加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式表演,你也参与安保工作?

张茜:是的。我们学校有几十名学生是开幕式上的“和平之鸽”。在开幕式之前,要对孩子们进行闭环管理。考虑到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有校医参与闭环是必要的。虽然我家里有两个孩子,但我觉得我有义务在需要的时候去那里。

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在军事院校学习过。对我来说,“服从命令”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参与安全,事情都是小事。有的孩子咳嗽感冒,等等。我们应该留意他们。小一点的会直接抱在怀里吃药。闭环管理期间,我们给孩子录了视频,发给家长,让家长放心。一个小孩不小心把脚扭了,骨头没事,但是需要休息。我们每天给她擦药,换药,做康复训练,给她刹车。她虽然不能参加排练,但也不能一个人呆着。老师们轮流带她去各个地方。后来在大彩排的时候,她已经恢复的很好了,归队了。

新京报:你的家人、同事、学生知道你救人的事情后是什么反应?

张茜:老公转发了我救人一命的消息,很多朋友同事都赞了。昨晚有300多个赞。教委的领导也私下夸过我。我们学校还专门做了海报,很多老师都在转发。

一个很好的孩子给我发微信说:“老师,你太厉害了。我看到你的新闻了。”我还挺感动的,因为他平时也是大大咧咧的,没想到还挺热心肠的,就跟他说:“那就是,做你老师肯定是牛的。”

说实话我很开心,但更开心的是这种正能量能被更多的人看到,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伸出援手。

别看我两个手指受伤了,但是伤了两个手指就能改变我的一生。很值得!

5月11日,得知张茜救人的故事,中关村三笑专门制作了海报。学校供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157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4
下一篇 2022-08-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