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就业

定向就业,第1张

观点:面向名校毕业生的“定向招聘”该叫停了

最近,名牌大学毕业生扎堆到小县城工作的现象引发关注。报道称,某县的公示名单显示,24个岗位的入围者几乎全部来自“双顶”高校,博士学历比例高达95.8%。这些拥有高学历和名校毕业光环的“天之骄子”,出现在小县城的事业单位或国企拟录取名单上。这是“学历的无奈选择”,还是“人才引进的正常流动”?网友之间产生了争议。

如果招聘面向的是所有高校毕业生,最后录用的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地方政府完全坚持“择优录用”,那么招聘结果确实反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实力”和“学历问题”。然而,大多数舆论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这些小县城的招聘是直接针对“双顶”高校毕业生的“定向招聘”。这种招聘反映出一些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存在“唯名校”的就业导向,鼓励“高学历消费”。规定只有符合学历标准的高校毕业生才能报名。

2020年10月印发的《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能力为导向、以岗位要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耗”局面,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这是首次将预防和纠正就业歧视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月1日实施的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和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和就业条件。”这些都指向要遏制“唯学历”、“唯名校”的导向。

但从舆论对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直接面对名校毕业生的“定向招聘”来看,这似乎很少与“唯名校”导向和学历歧视挂钩,被认为是正常的人才引进活动。这说明,以学历选人已经成为一种“潜意识”。对于职场上的学历歧视,很多人都已经觉得很难核实自己有没有受到歧视。用人单位最终聘用的是名校毕业生,学历高,但很难证明和质疑用人单位存在学历歧视。

给所有学生平等的竞争机会,不同于设置学历门槛,把低于这个学历标准的求职者全部排除在外。前者倡导公平竞争,对符合基本学历要求的求职者的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考核,择优录取;后者体现了“唯学历”的就业导向,不断提高学历门槛会导致高教育消费和内卷化。原因很简单。“双一流”大学的学生能力素质都比其他大学高吗?这样会引导学校追进名校行列,从而享受名校的“身份”优势。为了避免“双一流”建设成为学校的标识,学校分为三个等级,等等。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我国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名单和一流学科名单,但地方政府仍将“双一流”作为学校的身份标签。

“唯学历”“唯名校”的就业导向,高教育消费,歧视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教育生态,是中国必须破除的教育评价和人才评价的顽疾。要下决心坚决清理招聘中不断抬高学历门槛的违法行为,停止一切针对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定向招聘”,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科学人才评价体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156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4
下一篇 2022-08-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