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与解读

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与解读,第1张

廖伯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全文4900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资料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2年第5期(第2部分):46-52

21世纪初,我国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于2001年首次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经过多年实践,在2003年和2007年两次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部署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并于2011年底颁布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程标准》)。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庶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2019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以下简称修订组)正式启动了2011版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并于2022年最终形成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程标准)。

本文介绍了此次修订的背景、思路、主要变化和实施要点。

01

修订背景

到目前为止,距离2011版课程标准的实施已经过去了11年。为了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培养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的新人,修订组在课程标准修订前进行了国际比较、实施研究等基础研究,如初中物理(科学)课程国际比较、教材国际比较、OECD指导下的CCM课程内容比较等。

(一)国际比较

2019年初,修订组对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典、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省、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物理(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1]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上述国家(或地区)都强调物理(科学)课程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加强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科学本质、学会动手操作、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物理(科学)课程目标涵盖了物理自然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并重视对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内容的要求。、提问、举证、解释、交流、提问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总的来说,我国2011版课程标准在上述方面与国际物理(科学)课程的要求是一致的,但特别强调物理课程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提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是我国物理课程标准的特色。此外,我国2011版课程标准注重核心概念的要求,内容难度和广度相对适中。国际比较结果为此次修订提供了参考。

(二)开展研究

2019年初,修订组对2011版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重点关注其实施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修订提供依据。[2]

88.6%的教师认为就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而言“非常合理”和“合理”。大多数教师期待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能像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一样提炼出物理的核心品质,突出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

在课程内容方面,90%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难度适中,68.7%的教师认为内容容量适中;另外,在物理实验方面,51.9%的教师认为合理,36.4%的教师认为非常合理,10%的教师认为基本合理。教师普遍认同2011版课程标准的实验设计。

在实施建议方面,教师普遍肯定了“教评建议”在物理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但建议增强过程性评价的可操作性,提出了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教学设备、及时更新实验装置、开放实验室等建议。

总体而言,教师高度认同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和目标,认同课程内容的难度和广度,认为建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他们期待课程标准进一步凸显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加强过程性评价的操作性指导。从调查中获得的信息也为修改提供了基础。

02

修订思路和主要变化

(一)修订思路

1。体现物理本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2版课程标准在继承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物理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内涵,突出了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它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具备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022版课程标准继承了2011版课程标准的主题结构,即以主题为导向,围绕物理核心内容完善课程内容结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物理实验的整体设计,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2022版课程标准继承了2001年物理组提出的“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理念,加强物理课程与自然、生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联系,突出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技强国的崇高理想。

4。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2022版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它主张通过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本质,从物理角度认识自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5。注重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2版课程标准坚持以德育为导向,注重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致力于构建目标明确、主体多样、方式多样、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既要重视对学生最终学业成绩的考核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二)主要变化

1。提炼物理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凸显物理课程的教育价值

根据国际比较和国内考察的结果,修订组针对物理的本质和教育功能,提炼出物理课程需要培养的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即物理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突出物理课程的教育价值。同时,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相关要素将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品质、课程实施等部分,旨在引导教师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2。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物理课程内容主题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由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组成。这些主题不仅包括物理概念和定律,还包括物理探索过程、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本专题设计继承了2011版课程标准内容结构的优点。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的主题,突出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以及物理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等的跨学科联系。,体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思想,强调物理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加强实验探究突出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

2022版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物理课程的实践性,突出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2011版课程标准只是在附录中列出了学生必须做的实验,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指导。2022版课程标准增加了“实验探究”一级主题,包含21个学生必须做的实验,即测量和探究实验。既包含了物理实验的内容要求,又通过实例和活动建议进一步引导和说明,还提出了学术要求和教学提示,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和解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加强跨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根据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2年课程标准增加“跨学科实践”一级主题。修订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取了物理与日常生活、物理与工程实践、物理与社会发展三个二级主题,从低碳生活、健康生活、动手实践、社会热点等方面提出了跨学科实践的内容要求,同时给出了教学提示和学术要求。这些设计突出了物理课程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加强了物理与能源、环境、材料、工程、信息技术等的联系。,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跨学科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他们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实践意愿和创新精神。

5。制定学术质量标准,指导教学和评价改革

修订组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课程内容,从整体上描述了学生学业成绩的具体表现特征。具体来说,修订组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知识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综合程度,描述学生学习成果的具体表现,明确核心素养和关键行为的发展水平。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基础,可以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指导。

03

实施重点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注重继承和发展

从2001年的实验稿到2011年的课程标准,再到2022年的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的一贯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课程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实践者,要注意了解课程标准在这些方面的传承与发展,更好地践行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的教育功能,用具体的事实、生动的案例、生活的经历、基本的观念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版课程标准在一级主题中增加了“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的内容主题。因此,建议教师在相关教学中结合“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内容主题,既能降低课程难度,又能突出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建议在实验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做实验,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与“跨学科实践”相关的教学中,要注意选择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题,制定合理的实践计划,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实践,同时注意控制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中

日常教学中的具体教学内容(涉及物理概念、定律、实验等。)都蕴含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比如在机械运动的“动静”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对参照物的学习(初中阶段)。事实上,该内容的教学包含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机会和元素。大自然的运动现象丰富多彩。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运动:诗人用语言的节奏和意境来描述运动,画家用形状和颜色来描述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来表达运动。那么,物理学如何描述“动与静”?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这里的另一个物体就是参照物。[3]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从物理角度描述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物理自然观(物理概念)。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自然观,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在2022版课程标准中,修订组简明扼要地突出了物理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引导教师的物理教学迈上新台阶,使其具有更高的教学价值追求。

(3)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注意突出“做中学”的教育价值[S2/]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注重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程理念,并一直传承至今,但要真正落实这一理念还有一些挑战。今天,经过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已经明显多样化,但许多教师仍然更善于使用教学方法。主要原因是“做中学”的教育价值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下面通过探究案例来谈谈“做中学”的教育价值[4]。

在桥梁建设过程中,建筑工人需要用钢缆将桥板从河水中吊起。施工中采用桥面板与水面成一定倾角的吊装方案。为什么采用斜出水口的提升方案?如果桥板水平出水会发生什么(问题)?成组设计模拟实验:将小钢板以一定的水平或倾斜角度从水中排出,探究排出过程中测力计上张力的变化(证据)。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水以一定倾角排出时,测得的最大拉力较小,那么如何从物理角度解释这个结果(解释)?分享测量过程和结果(沟通)。

上述过程包含了科学探究中的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教师在“做中学”的教学中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既要关注学生的“做”过程和预期实验现象的出现,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这些过程和现象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核心素养。“做”不是目的,通过“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是目的。

总之,2022版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物理的角度认识自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理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为成为有理想、有技能、有担当的新人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初中物理(科学)课程标准国际比较报告[Z].2019。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情况调查报告[Z].2019。

[3]廖伯钦。义务教育教材物理八年级(全一本)[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廖伯钦,李红军,李晓燕。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解读及教学建议[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 (09): 77-88

委托人出资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资料来源:基础教育课程。

主编学校

说明版权学派是尊重原创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团结起来,我们可以成为变革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150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4
下一篇 2022-08-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