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超越人脑

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第1张

AI超越人脑了吗?清华教授:人类依旧是世界上最高等的智能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AI)是一种技术,或者说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的最终目的是让计算机(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学习和解决问题。

环顾四周,似乎这几年AI真的在这条模仿人类的路上越走越快了——围棋、绘画、人脸识别、机器狗...很多人类曾经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涉足的领域都被AI一一进入,甚至很多特定领域的特殊人工智能算法都大大超越了人类。

但这些算法很多的本质仍然是海量数据驱动的统计学习,在比人类更复杂的高级认知功能上仍然有本质的区别。

在6月1日举行的北京致远大会上,清华大学刘佳教授说:

“目前,人类的智能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智能。”

来源:致远发布会现场截图

致远研究院是一家位于北京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模型“悟道”,可以说是国内著名的AI实验室,刘佳也是致远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

致远大会至今已举办四届,有8位图灵奖获得者和500位AI领域顶尖学者参加。

刘佳是本次大会人工智能认知神经基础论坛主席。他这次讲课的主要内容是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结合形成的一个新的交叉学科领域

神经科学是一系列关注大脑功能的学科的结合。实验方法包括神经细胞和神经细胞群的分子分析和细胞机制,整个有机体的行为和心理研究等。

认知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信息在大脑中是如何形成和转录的。研究什么是认知,认知有什么用和如何作用,信息是如何表现为感觉、语言、注意力、推理和情感的。

人工智能作为机器模拟大脑功能的一种尝试,也可以看作是认知科学理论的一种实践和验证,而专门研究生物大脑的神经科学的很多理论,都曾数次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刘佳说,这门学科将使我们以“生物智能”为特殊起点,理解人工智能中“智能”的本质。

以这样的二维图为例,他解释了什么叫AI像生物大脑:

来源:北京致远发布会现场截图

图中x轴代表环境,箭头从封闭环境指向开放环境。

Y轴代表任务的多样性,箭头从一个静态的任务指向一个随时随环境变化的任务。

左下角的封闭环境下的静态任务,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人脸识别、图像分类等成熟任务,也就是我们请愿书中提到的已经超越人类的AI。

左上角的封闭环境下的动态任务是近年来比较出格的围棋、游戏等任务,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人类。

右下角,开放环境下的静态任务以机器狗、无人机等研究为代表。

刘佳认为,现在人工智能要征服的领域在于第一象限(右上角),即开放环境下的动态任务——而这正是人类最擅长的。

要让AI具备这样的智能,有两个研究核心:

动态性,即智能必须通过进化产生;

  • 具体化,即智力的载体,包括大脑、身体和环境。

  • 实现这两个研究核心,刘佳提到了两点:生物数据和图灵测试。


    来源:北京致远大会现场截图

    他提到,既然生物学是模仿人类智力的,那么它必然来自于神经生物学数据。只有当科学家洞察到大脑的工作过程,人体与智能的交互方式,并获得神经数据、行为数据、认知数据等多种信息时。,他们能理解AI产生智能的基础吗。

    其次,一般的智能训练环境,刘佳强调:“只有某种环境才能真正产生相应的智能”。比如不同宇宙因为物理原理不同,环境不同,产生的智能也不同,基于物理环境的进化是智能产生的关键。

    "我们将这个实验与图灵测试2.0版进行比较. "刘佳教授说。

    最后会对新生成的系统进行评估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大脑的生物数据对系统进行调整,将预设的关于人类的知识填充到智能体中,类似于将“基因”植入人体。

    最后,刘佳表示,多种数据、训练环境和智能评估器的结合,不断调整,可能才是走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正道,即拥有与人类同等智能甚至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

    采写/编译南方见习记者杨博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2994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3
    下一篇 2022-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