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搬迁美国恢复美国制造

车辙2022-08-22  15

不能让台积电转移到美国

导读:2022年5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俄人文交流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观察者网协办的中美论坛(2022年春季)在网上举行。本文编译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陈文玲,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文/陈文玲]

(对于当前的中美关系,)我主要讲四个方面。

第一,用基辛格最近的话说,如果中国和美国能够缓和他们的敌对关系,这对整个世界和平是重要的。

5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基辛格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表示,美国和中国必须寻求避免在两国紧张的外交关系中将台湾省置于中心。如果美国和中国能缓和他们的敌对关系,这对整个世界和平将是非常重要的。他特别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不应该玩弄阴谋诡计,以渐进的方式制造“两个中国”的计划,中国也因此将继续保持它一直保持到今天的耐心。

我理解,基辛格的意思是,中国保持了足够的耐心,美国不要试图通过逐渐“切香肠”来挑衅中国,制造“两个中国”的计划。作为一个年近百岁的国际战略家,这些话可以说是他的个人感受,也是对中美关系的警示。

基辛格(资料图)

基辛格近期也发表了一系列观点,包括25日出席英国皇家研究所组织的一场网络活动,就当前国际秩序和中美关系发表看法。他特别指出,美国应该学会适应新的国际秩序,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构建的国际秩序不再适用于全球稳定。由于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一百年前的世界了,各国的科技和军事力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武器装备也先进了很多。所以一旦开始,冲突会更加激烈,后果和影响都是巨大的。

2019年,我们中心和彭博联合举办了创新经济论坛,基辛格在论坛上进行了40分钟的对话。在对话中,他特别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中国互相踩脚是正常的,但如果把任何全球性冲突与中美挂钩,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2019年,我陪同周小川校长、王超校长赴美出席基辛格中心举办的中美专家闭门会议。在那次会议上,基辛格还指出,如果中美走向对抗,将给人类带来比一战和二战更严重的灾难。

一开始我用了这么大的篇幅介绍基辛格近年来的重要观点。一个结论是,中美关系不能走向对抗,否则将是人类的灾难,这个灾难甚至比一战二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还要严重。所以他不惜在各种场合呼吁中美关系不能走向新冷战。

我觉得基辛格的规劝对世界影响很大,但对这些美国政客能管用吗?他们还是不尊重这么一个百年老人,这么有智慧的话。我们面对的不是像基辛格这样冷静的战略家制定政策,而是缺乏理性、迷失方向的政客和所谓的美国战略家制定对华政策。

所以,我们现在不能抱有幻想。我们必须摆脱他们,为斗争做准备。

其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愿意选边站。

从特朗普发起的中美贸易战开始,其实各国都表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共同倾向,就是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拜登视中国为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布林肯现在说中国是最严重的长期战略竞争对手。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美国无论是搞“亚太经济框架”,还是搞“四方机制”,美英澳奥库斯机制,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等。,正在推动一些国家站队,逼迫这些国家随着美国的鼓点起舞,企图在世界产业链、供应链、贸易、科技上走向中国。

可想而知,美国政客真的是异想天开。我们观察到,从中美贸易战开始到现在的一系列遏制中国的政策,除了那些最紧跟美国,但不一定从中获益的个别国家,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没有明确表示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最近,美国邀请东盟领导人来美国——第一次只有李显龙,第二次邀请了八个东盟国家。在美日印澳会议、在日本召开的会议等国际场合,我们都能看到所有这些被他们纳入成员国的国家的声音。除了日韩澳等国,各国的声音都是:不要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这里最典型的代表,比如李显龙,菲律宾前任和现任总统,越南领导人,都发出同一个声音,就是在中美之间不选边站。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接受媒体采访的照片(资料图/新华社)

尤其是李显龙在5月26日访日期间的一次会议上发表演讲,指出日本应该思考如何面对自己的历史,让长期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得到处理。李显龙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还表示,东盟是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合作的重要核心机制。机会和市场在中国,所有国家都要和中国做生意,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

我曾在中心接待过新加坡部长吴先生。他一开始就说,你要了解新加坡。我们是一个小国,小国很难在大国之间表达自己的观点。支持中国会得罪美国,支持美国也会得罪中国。我告诉他,中美之间谁强大,要看谁是对的,谁站在道德制高点,谁是为了全人类,为了人类共同未来的地球和共同体,谁是霸权主义。我觉得小国不在于它小,而在于它的道德和道德力量。

现在新加坡一直在说永远不选边站,这也代表了一个趋势,就是随着大国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中间力量,一个制衡力量,就是这些国家居多。不表明立场,就很难形成像冷战时期那样的两大阵营。布林肯说他会尽力避免进入新冷战,但他的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推动新冷战的形成,新冷战已经失去了原有冷战的国际关系基础。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有些人,特别是一些中国学者说:“中国怎么会变成这样,这么多国家都站在美国一边?”这只是看现象不看本质。

事实上,被列入美国所有名单的真正坚定不移的意图,并不是与中国做生意或交往,切断与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美国主导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哪个国家表态了?有多少国家采取了实际行动?更何况还做了一些切割。这种切割需要多少年?一方面切割,一方面合作,什么时候才能切断和中国的联系?

二战后的76年,全世界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全球经济格局,是“拨乱反正,舍本逐末”,不可能把中国完全排除在世界之外。美国任何以排斥中国为目的的所谓团体都将以失败告终。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这两个在美国奥巴马和希拉里时期准备重返亚太的排除中国的大贸易协定,实际上已经完成了所有文本的谈判,2016年进入各国的批准程序。如果手续完备,2017年世界上将诞生两大被中国排除在外的贸易体;如果真的实现了,目前全球的情况又是另一番景象。但是你做到了吗?我没有这么做,不仅因为川普废除了TPP,还因为TTIP一直被搁置,从未真正成型。

因此,我们不应该害怕美国的任何举动或建议,就像它威胁和拉名单一样。为什么不看中国的优势,只看美国的侵略性?48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所以我们比它有信心得多,我们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第三,美国政客现在都犯了梅尼埃病和精神分裂症。

从拜登到布林肯、黛西、耶伦,几乎所有高官都有精神分裂症。

例如,拜登每次与习主席会谈时都做出承诺,但在做出承诺后,他立即采取了与承诺完全不同的方式,他的声明完全变了。一个大国的领导人,本来就应该言出必行,信守承诺。美国的信用在哪里?

比如布林肯的最新讲话,一方面说要避免与中国进入新冷战,一方面又抹黑中国,说中国是世界秩序的最大威胁,是美国中长期最严重的威胁和对手。每次演讲都是这么分的。

例如,耶伦去年表示,特朗普征收的高关税94%由美国消费者和美国公司承担,因此有必要取消高关税;但说到俄乌冲突,耶伦跳出来说中国必须制裁俄罗斯。否则,美国将对中国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对俄罗斯的制裁并没有解决所有重创美国的事情,那么制裁有哪些呢?

另一个例子是戴奇,她说她将寻求与中国重新联系,但她的所有做法都与中国强烈脱钩。

美国现在真的没有成熟的政治家,也没有言行一致的政治家;不是梅尼埃病就是精神分裂症,同样的事情,说完全不同的话,采取完全不一致的行动。所以可以说,现在的美国政坛没有合格的政治家,没有合格的战略家,没有合格的国家领导人。

美国高官和主流智库真的没给国家出好点子。为什么要把二战后一个有序的世界和有序的规则打得粉碎?为什么要挑起与其他大国的冷战式斗争?

对于我们的智库专家来说,当我们看美国时,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清楚。本来我们是仰视俯视的,现在我们有点俯视——不是俯视你,而是看透你,看透你。你真的什么都不是,这些事情真的过不下去了。

第四,中国不仅要做短期的应对,还要做长期的战略准备,对抗美国,遏制和打压中国。

中国应在短期内积极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并与美国开展一切可能的合作。例如,在当前的气候合作中,谢特大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在创新方面,要绷紧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链条。

中国不仅要在这些方面做出积极努力,还要做好应对美国坚持断链和遏制的战略准备。目前最重要的政策是:一是在收紧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同时,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自主可控。所以,要梳理出让对手充分恐惧,能给对手造成不可逆损失和压力的优势;作为反制,尽量阻挡和拖延对手切断供应链、科技合作链和创新链的措施。

第二,中国为了延长战略机遇期,进行了适度的挑战和调整,但延长战略机遇期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当你的战略机遇期可能被打断,或者新中国70年、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果可能付之东流的时候,没有延期。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采取最不利的形式来报复对手。

第三,在美国和西方像俄国一样对中国进行破坏性制裁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收回台湾省,特别是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建上,我们必须把TSMC这个原本属于中国的企业抓到中国手里。他们正在加速向美国转移,如果要在美国建立六个工厂,我们不能让他们转移的所有目标都实现。

TSMC(资料图/台媒)

第四,要公开、合理、竭尽所能地支持俄罗斯。比如最近的中俄联空演出等等;在贸易上可以做得更多,让中俄通过“一带一路”与普京提出的欧亚大联盟对接,从而形成中国的战略纵深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能源安全带,在未来作为一大安全屏障。

我们现在应该尽早规划和设计。没必要害怕美国对我们的评价和西方对我们的评价。他们从来不把我们说的话当回事,只想着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第五,加强对欧合作。

尤其是现在,欧洲深受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的影响,未来欧元在经济上会受到重创。此外,欧洲还会出现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和难民危机。当欧洲出现危机时,中国可以伸出援助之手,增加中欧之间的合作,使亚欧回到历史上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地位。

此外,还可以增加与各种平台的合作。

以“一带一路”为例。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不能半途而废。我们不能因为美国而对冲自己。其实,“一带一路”比美国提出的所有华而不实的东西现实得多。我们有问题要解决,但我们不能放弃这些资产。例如,RCEP比美国的“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更实际,供应链也更紧密。比如金砖机制、上海合作机制、东盟峰会等。,我们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所有相关工作。

至于聚焦国际话语权,充分发挥智库媒体的作用,人大重阳研究院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但需要形成全国性和整合性的优势,努力进一步扩大我们自由选择和发挥话语权的空空间。

本文为Observer.com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12965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