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vs京东谁是电商老二

拼多多vs京东谁是电商老二,第1张

阿里、京东、拼多多:这届电商巨头,终于不再“撕逼宫斗”

现在,“安静”的618,双11,更加体现了曾经的热闹与喧嚣。

这里我要说的是热闹,不仅体现在品牌商家和用户上,更体现在阿里、JD.COM、拼多多三大电商巨头的互相撕逼上。

竞争、商标扯皮、模式之争、替代之争等。,从早年马云和刘亲自出马互相掐架,到平台高管的言语和伎俩,再到拼多多入局后的三方口水仗,让看客们大呼过瘾。

这些互相撕破脸的场景,似乎在阿里收到“二选一”相关的182亿罚单后戛然而止,这也是《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开出的最大罚单。

阿里不久前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阿里缴纳了剩余的91.14亿元反垄断罚款。也就是说,182亿元的罚款已经全额缴纳,“二选一”事件算是彻底翻盘了。

不知道退居幕后的马云和刘再回头看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但至少互联网和广大看客不会忘记。毕竟,重现一个时代的记忆可能是不可能的。

互撕大战到底有多激烈?

由于强大的竞争关系和差异化的发展模式,马云和刘早年经常亲自下场掐架。

阿里的电商课程一直围绕着商家与消费者匹配的平台中介模式展开。轻量化的发展战略让阿里得以茁壮成长,但也经历了“假货泛滥”的阵痛期。

“说淘宝上假货多的人,基本上都没在淘宝上买过东西。”马云也比较关注假货问题,多次试图从言论上扭转淘宝平台的假货标签。

而JD.COM则以自营为主,需要大量的采购、仓储、物流、配送能力等基础投入,这也导致了JD.COM的长期亏损。

"JD。COM将来会成为一个悲剧,这个悲剧就是我第一天提醒大家的。”这是马云收录在《阿里巴巴的真实故事》一书中的言论。

马云说不是我(阿里)比他强,而是方向性的问题。所以我在公司一再告诉你,不要碰JD.COM,你死了也不要依靠我们。

是时候来到2018年了。当刘在公开场合谈到阿里时,他并没有回避。在回应马云言论的同时,也直指阿里的逆鳞。

“我们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包括全国平台、自营模式和第三方平台模式。”刘说,有各种各样的模式,非常注重用户体验,只卖真正的产品给消费者。

此番言论立刻被媒体视为刘对马云言论的回击,顺便戳中了淘宝假货的“旧伤口”。

早在2013年,阿里和JD.COM就开始了关于替代方案的口水战。2015年11月,JD.COM向SAIC举报阿里在双11的促销活动中胁迫商家“二选一”。

“我们尊重实名举报,但是今天,是鸡实名举报了鸭,说鸭垄断了湖泊。”当时天猫双11筹委会新闻发言人方雅否认二选一,称这是商家自己做出的理性选择,不存在强迫行为。阿里甚至嘲讽京东。COM的“碰瓷”反其道而行之,把炒作和碰瓷当成事业。

2017年双11,刘更是对阿里的另类行为怒不可遏,直言“任何低劣的竞争战术都赢不了决赛。”与此同时,一些有针对性的口号,如“抓住天猫,烤菜鸟”甚至张贴在JD.COM。

2017年11月11日,JD.COM宣布,11月1日0点至11月11日7点,平台累计下单金额达到1000亿元。由于JD.COM比阿里更快达到1000亿的门槛,这一举动引来了阿里的愤怒。

“我不得不承认JD.COM非常擅长数学。只要JD.COM本人愿意,他可以把一年的下单量算作双十一活动。”时任阿里巴巴集团营销公关委员会主席的王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天猫一天的交易额不可能超过京东。COM的一年,所以JD.COM超过天猫非常容易,找个好会计就能解决。

也正是在今年的相互口角之后,2017年11月28日,JD.COM向北京高院起诉天猫和阿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该案于2017年12月8日在北京高院立案。

在这起诉讼中,JD.COM辩称,阿里滥用了其在中国大陆B2C网络零售平台市场的支配地位,阿里实施的“二选一”行为构成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下的限制交易行为。

然而,2019年10月14日,王帅公开表示“二选一”一直是个伪命题,经常被一些企业拿来竞争,阿里不愿意和一些企业合作炒作。

王帅说,“二选一”本来就是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常市场行为。“平台不是土豪,费用也不是大风造成的。大促活动的资源自然是稀缺的,只能向最有诚意、最积极参与大促活动的品牌商家倾斜。”他还强调,“另类”的背后是最简单的商业规则。

在王帅发言后的第二天,JD.COM集团副总裁宋云公开回应称,受“另类”影响最大的不是JD.COM,而是那些没日没夜忙于生活的商家。他认为,平台资源的稀缺性应该鼓励商家多渠道、多平台发展,多卖一点就是一点,而不是用各种手段威胁打压。

也是在2019年,拼多多高层也发声了对阿里另类的争议。

“尚友是学长,品多多是学妹,品多多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感谢他们。”品多多创始人黄征说,选择一个品多多没有压力,有压力的是朋友。

黄征表示,拼多多的成长离不开一个强大的陪练伙伴。另一方面,一个巨人在舒适的环境中失去了部分竞争力。在拍完《老友记》之后,黄征还说GMV在拼多多的真实季度付款超过了当时在JD.COM的。

在黄征发表上述言论后不久,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对媒体表示,一个选项的选择已经影响并失去了拼多多乃至电商的生态。仅拼多多就有超过1000家知名品牌旗舰店受到影响,上万家中小品牌受到影响。

当然,随着电子商务法和反垄断法的不断完善,电商选择之争在阿里的巨额罚款中早已告一段落。

不约而同,三巨头求稳

当然,除了另类,还有618和双11 JD.COM和阿里的“主场”之争,两大电商购物节的商标之争,等等。

不过,在阿里、JD.COM、拼多多之间,也有聚划算、淘特、京西、拼多多之间的下沉市场之争。甜夜、百亿补贴、名字之争等营销策略。

可以看到,这些年来,几大巨头在各个领域频频上演“针对麦芒”的戏码,产生口水战,为广大吃瓜群众贡献了不少谈资。

但随着反垄断的重锤落下,以及马云的退休,刘、退居幕后,三大电商平台开始变得“安静”。

从三家公司各自发布的最新财报来看,都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即随着电商规模的发展,增长逐渐放缓,越来越接近市场的上限,不得不面对Tik Tok、阿auto快消、美团等跨界对手。

过去一个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拼多多营收增长7%,京东营收增长18%,阿里巴巴营收增长9%。总体来看,虽然三家公司营收都保持增长,但增速都有明显下滑。

“随着拼多多逐渐成长到现在的用户规模,我觉得你不要指望我们会保持很高的增长率。拼多多CEO陈雷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拼多多现在的重点是更好地服务现有的8.8亿用户。

事实上,这也代表了三家平台的共同策略,即降本增效,将维护存量市场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新的增长逻辑和着力点。

每份财报释放的信息也大相径庭,但强化自身优势和能力的整体布局策略是清晰的。

例如,JD.COM多年来一直在加强物流和供应链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拼多多强调在农业领域的深耕,持续布局农业战略和下沉市场优势;阿里是让电商主业稳定提升,同时推动国内电商以外的空增长(如阿里云、海外业务等。).

对于电商巨头来说,外部竞争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今年3月1日,Aauto更快切断了淘宝和JD.COM联盟的链接。在业内看来,a auto faster这一系列“切断外链”的举措,意在通过自建电商生态,减少流量外流,实现流量聚合——电商变现的闭环商业模式。

类似的战略路径,另一家短视频直播平台Tik Tok实践得更早。2020年10月宣布“断链”,不再支持第三方的商品进入直播间购物车,而是大力支持Tik Tok为电商量身定制的“Tik Tok店”。

随着Aauto更快的断链,两大短视频平台完成了各自电商平台的闭环,无疑会对原有的电商巨头造成分流和冲击。相应的,淘宝和JD.COM也在深化布局自己的直播配送业务,与摇一摇快的竞争。

当然,“敌人”不仅仅是抖得快,还有另一个巨头美团。

美团2021年财报显示,新业务逐渐成为美团业务的核心。新业务主要是美团旗下的三个社区团购app:美团优选、美团购物、美团闪购。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三款app采用差异化布局。商品类别包括生鲜、生活用品,配送方式以次日达、当天达为主。

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美团通过拓展平台上的各类服务,推动了传统电商“外卖”的转型,这实际上对原有的网购模式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也是阿里、JD.COM、拼多多不可忽视的竞争地位。

显然,在新的竞争格局和发展阶段,阿里、JD.COM、拼多多之间激烈的口水战早已失去意义。

由ZAKER新闻制作

文/曾宪田实习生曾仟玖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2943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2
下一篇 2022-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