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调侃拍摄“招生减章”的云南农业大学男生:学习中草药大有可为

被调侃拍摄“招生减章”的云南农业大学男生:学习中草药大有可为,第1张

被调侃拍摄“招生减章”的云南农业大学男生:学习中草药大有可为

“我不会趁机做直播,带货。我觉得学生还是要好好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好好学习。”6月30日,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2021级中草药专业学生丁喜功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很有意识。

6月25日,丁希功在Tik Tok发布的一段视频爆红。视频中,他用带有地方方言味道的普通话说:“欢迎来到云南农业大学。我们这里真的不用天天挖地了……”话音刚落,身后的耕地里传来一阵拖拉机的隆隆声。然后丁希功转身喊了一句“那边的拖拉机手小点声”,然后继续说:“不好意思,那不是我们学校的。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很美……”

丁希功和他的云南农业大学,因其带有“反转”意味的“情节”和强烈的反差而备受关注。截至记者发稿时,该视频的点赞数已超过110万。有网友调侃这是最硬核的“招生减章”,也有网友表示很有号召力。看完视频,他们很想去上学,“很单纯”,“很喜欢”。

随着期末考试周的临近,丁希功和每一个普通大学生一样,都在为考试而学习。突如其来的交通并没有对他造成太大的影响,他的生活一如既往。

高中时听过朱有勇院士的故事,“心向往之”[S2/]

魏初位于滇中北部,是云贵高原西部和滇中高原的主要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丁希功的家乡在魏初的一个小山村。或许是从小在高原长大,丁喜功皮肤略黑。

“村子周围都是山,到处都是中药材。”丁希恭对中药材的第一次记忆来自于他家的患病经历。“他生病的时候,家人会去山上挖中药材,比如金银花,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草药。挖回来用水浸泡后,会减轻一些症状。”

从小到大,丁喜功看到了更多村庄的另一面: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而且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很多老年人想通过种植中药材致富,但是在种植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中药材的病虫害等,又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找不到相关的人来咨询。

这些都是丁希恭看到的。年轻人脑子里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我能学习中草药的专业知识,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参与到中草药种植的过程中,就能帮助很多人通过种植中草药获得稳定的收入。也许,这样更多的人可以留在这里。

从此,报考云南农业大学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云南农业大学创建于1938年,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官网数据显示,学校现设有22个学院,涵盖种植、养殖、水利水电、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

“我哥有同学在这里上学,高中的时候就了解了这个学校。这块中草药大有可为。”丁希恭在高中时也听过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的故事,内心十分向往。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云南农业大学的杰出校友和教学名师。为改变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贫困状况,他带领团队在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种植土豆,用专业知识带领农民致富。

得益于种种因素,丁希功在高考中选择了云南农业大学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如愿以偿。2021年9月进入该校热带作物学院学习中草药。

看草药长,学农机跳,校园生活很有意思

进入大学后,丁希功对中草药的兴趣安定了下来。课堂上教授的悉心讲解让他了解了更多的中草药,如茯苓、三七、车前草、杭白菊、红豆杉、天麻、灵芝、石斛、重楼、黄精、玉竹等。“常见的中草药都可以讲,包括它们的特点和疗效。”

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学……丁希功的课程密集,都与中草药有关。由于学校的教学方法,丁希功在学习上充满动力。“这很有趣。下课了,老师讲理论知识。课后我们可以去学校的中草药基地看看每种草药是怎么种的,长出来是什么样子,能加工成什么药。”

对于丁希功这样的中草药专业的学生来说,辨别中草药是一项基本功。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认为农业院校的课程是关于理论和实践的,因为你不可能从课本上学到所有的东西,但你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在丁希功看来,这种学习方法能更透彻地理解老师教的东西。

向日葵、葡萄、木瓜、百香果、茄子、玉米……透过丁希功的镜头,你可以看到云南农业大学校园实习基地里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和水果。

选修课包罗万象,有咖啡、茶艺、花卉、农机。在农机选修课上,丁希功花了一个学期,学习如何使用拖拉机、犁、割草机等。

“从事农业的人必须会使用这些机器。比如要翻地,开翻机肯定更快,解放双手,事半功倍。”丁喜功并不认为会开拖拉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他认为这只是农科学生的一项“必备技能”。有时候他会背着锄头翻地,鞋子上都是泥。

“选了好学校,就得去玩,去跳舞。”“你总要来云南农大,挖地,左脚跳舞。”…除了日常学习,大学校园生活充满了欢乐。

“大跳”是云南部分地区少数民族的舞蹈。大跳时,人们手拉手,排成一排或一圈,上半身在音乐声中逆时针摆动。随着音乐的变化,他们经常改变脚上的图案。

“因为疫情学校已经关闭了,但是你可以通过跳来体会家乡的特色。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次跳楼活动,有的是学生自发组织的。”虽然也拍了跳的视频,但但丁的日常生活更多的是看书,做实验,工作学习。

丁喜功日常生活很忙。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想把日常生活中开心的事分享给大家”

说起6月25日那段备受关注的视频,丁希功还是有点疑惑。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生气了。

截至记者发稿时,丁喜功发布的这段视频的点赞数已经超过110万。图/视频截图

“那天我们没课,就用那段时间挖地。”丁希功和同学向老师借了翻地机。“起初,我在开车。后来换了同学开车,我就休息了。突然,我有了灵感。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拿起手机拍了一张。然后我就带着字幕发出去了。”

视频发布后,和往常一样,丁喜功并没有过多关注,但突然有很多人点赞。“我只是想把日常生活中开心的事分享给大家。没想到这么多人喜欢看。”其实丁希功从大一开始就在拍视频记录自己的大学生活。“你要拍四年,可以看到你这几年的变化。”

“一开始点击量不多,但我也不在乎点击量。我们几个好朋友会互相关注,互相互动。我自己没有什么拍摄风格,也不会去研究怎么拍视频让更多人喜欢我。随心所欲地创作,展现真实的自己。”

丁公不是一个“勤奋”的创造者。从2021年9月30日至今,他一共发布了49个视频。视频中有他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段子”,有山脚下如画的蓝天白云,有活泼跳跃的场景,但更多的是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

基本没有剪辑手法,大部分都是一个带着镜子到最后的视频。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加上几句话和字幕,就这样发布了一个视频。“平时不忙,课程少的时候拍一拍。比如现在要期末考试,就少出手。”丁希功说。

对于爆炸起火,以及网上各种令人不安的声音,丁希功表现得很淡定。“我希望通过这个视频,让更多的人知道农大的老师和学生在扎扎实实地做研究。我不会因为这个去做直播和新媒体,还是想好好学习,最后参与乡村振兴。”

“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家乡脱贫,而是让家乡脱贫。”丁希功对这句在网上引起无数赞的言论印象深刻。

6月25日,丁希功和同学们已经在翻耕过的土地上撒下了各种花朵的种子。也许用不了多久,在云南普洱宜人的气候下,在同学们的精心呵护下,这里会变成一片绚烂的花海。

新京报记者杨飞飞

编辑苗校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2928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2
下一篇 2022-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