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三流”父母喜欢说没关系,看看“一流”父母怎么做

孩子被欺负,“三流”父母喜欢说没关系,看看“一流”父母怎么做,第1张

孩子被欺负,“三流”父母喜欢说没关系,看看“一流”父母怎么做

儿童世界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在这里,孩子也可能被欺负。比如校园欺凌就是一个典型的现象。

当孩子受到委屈或欺负时,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三流父母:告诉孩子“没事”

春节期间,几个老同学聚在一起,去一家饭店吃饭。当然,老同学都带着孩子。

席间,一个老同学的孩子吃饱了,就一个人出去玩了。结果不一会儿他就哭着回来了。一问才知道,孩子出去的时候,看到门口有几个孩子在玩,于是就和孩子一起玩。

但是玩起来别扭,结果被对方打了,孩子回来委屈了。

看到这种情况,老同学安慰孩子说“没关系”,然后,就是不痛不痒的“画饼”式安慰。

看得出来,孩子对父母的做法很不满意,怨气并没有减轻,反而更多的是失望。

其实,当孩子被欺负时,如果家长一味地让孩子“大度”[S2/],让孩子包容他人,那么孩子会觉得家长不再“靠谱”[S2/],如果以后面对同样的问题。

比如孩子有问题不告诉父母,可能会让父母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从而导致孩子更严重的欺负行为。

另外,孩子会对父母更加不信任,不利于亲子关系的维系,甚至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家教效果。

同时,孩子很可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应对被欺负。一些孩子可能屈从于诺诺,而另一些可能会使用暴力回应。但一般来说,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孩子很难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应对被欺负。

●二流父母:让孩子“打回去”

和小花一起吃饭的时候,小花的孩子吃饱了,去酒店的儿童区玩了。但过了一会儿,孩子跑回来说在儿童区被几个孩子打了。

小华一听,立马上了顶,详细询问了孩子被打的具体情况。确认是对方的错后,小华让孩子“打回去”。孩子听到妈妈的话后,也“勇敢地”回到了儿童区。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小华有点头疼,因为孩子回到儿童区后,拳头硬抗着四只手,却被别人打了一顿。

事实上,虽然让孩子还手是一种强硬的做法,但往往会有一些不好的结果:

所以单纯的让孩子回电话是不合适的,因为孩子缺乏一定的情况判断和分析能力,达不到理想的维权结果。

●一流父母:教孩子保护自己

每天在学校,我也遇到了校园欺凌事件。那时候我每天放学都准备回家。结果在教室外面,我被班上一个“二流子”拦住了。每天都要拿零花钱,所以每天都妥协。

因为我每天都会想起妈妈平时的教导:

每天这样做的后果只是损失了一些零花钱,但一个人的人身安全根本没有受到侵犯。这其实是一种成功的自我保护行为。

回到家,我每天都跟我妈说这件事。我妈听说孩子被欺负了,自然不愿意。详细了解了事情经过后,她主动找到老师,向老师反映,请老师协调对方家长一起处理这件事。

妈妈每天这样做是有目的的,因为老师一般都是要讲和的,所以如果只是向老师反映,那么老师很可能只是简单的批评一下施暴者。

这样做,不能有效震慑施暴者,很可能将来会报复孩子。

但如果对方家长也参与到这件事情中,对孩子的震撼会更大。毕竟父母每天都会看着孩子。

如果对方父母也是无理取闹,盛气凌人的状态,那么父母可以在收集证据后报警。但一般不建议报警,因为会对对方造成很大的心理和个人影响,但却是惩罚“熊家人”的有效方式。

结论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磕磕碰碰,被欺负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对待这种事情,以自我保护为中心,以摆脱欺凌为目的,强化孩子的反欺凌意识,提高孩子的反欺凌能力,让孩子有“不可等闲视之”的标签,让孩子不再成为施暴者的目标。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2271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8
下一篇 2022-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