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分别流经哪几个省

黄河分别流经哪几个省,第1张

黄河流经哪几个省份 黄河流经了哪几个省份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九个省、市、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黄河是中国北方的一条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它是世界第五长河,也是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格孜亚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以西的岳古宗列曲。呈之字形,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自治区),最终流入渤海。

黄河是中国北方的一条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受制于地质历史中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引起的构造运动为外力,以自身在水文地质条件下产生的冲刷、搬运和堆积为内力。在成为河流的历史进程中,它不断前行,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已开始,并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各种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是古黄河的孕育期。中更新世时期(115万年至10万年前),古黄河诞生并成长。在更新世晚期(10万~ 1万年前),黄河形成了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平原上中游的黄河也经历了一些变化,有些变化还很大。比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个支流,北支是主流,阴山脚下叫吴佳河,南支就是现在的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的吴佳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成为主流,北支成为后套灌区的回灌渠。龙门至潼关河道起伏较大。但这些河段的演变对整个黄河的发展影响不大。黄河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下游。

黄河上下游的历史变迁范围从北部的海河到南部的江淮。据史料记载,黄河下游决口1500多次,大改道20多次。

地貌特征

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北至阴山,南至秦岭,东至渤海。内陆盆地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形成由西向东,由高到低的三级阶梯。

最高的阶梯是黄河源头所在的青海高原。它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多米。北部有祁连山、南部有阿尼玛青山、巴颜喀拉等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黄河蜿蜒在群山之间,呈“S”形曲线。河谷两岸山地海拔5500-6000米,相对高差1500-2000米。黄河左岸阿尼玛青山主峰马青岗海拔6282米,是黄河流域的最高点。山顶终年积雪,冰峰起伏,景象万千。

巴颜喀拉北麓的岳古宗列盆地是黄河的源头,玛多以上的黄河源头河谷宽阔,湖泊众多。黄河流出鄂陵湖,蜿蜒东流,经过阿尼玛青山和巴颜喀拉之间,到达青川交界处,形成第一大河弯;祁连山横跨高原北缘,形成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第二级台阶地形比较平坦,以黄土高原为主体,地形破碎。这个阶梯大致以东部太行山为界,海拔1000 ~ 2000米。白山北部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黄河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白山南面是黄土高原,南面是小山、熊耳等山脉。

河套平原东起宁夏中卫、中宁,东至内蒙古托克托,长750公里,宽50公里,海拔1200 ~ 900米。河套平原北部的阴山山脉海拔1500多米,西部的贺兰山和狼山主峰海拔分别为3554米和2364米。这些山脉就像一道屏障,阻挡了阿拉善高原上的腾格里、乌兰布等沙漠向黄河流域腹地的入侵。

鄂尔多斯高原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南有长城,面积13万平方公里。除西缘卓资山海拔2000多米外,其余大部分海拔1000 ~ 1400米,为近似方形台状的干剥蚀高原,风沙地貌发育。布其沙漠位于高原的北缘,毛乌素沙漠延伸于高原的南部。大多数沙丘是固定的或半固定的。高原盐碱湖泊众多,降雨地表径流流入湖泊,成为黄河流域的流入区,面积4.22万多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至青海高原,东至太行山,海拔1000-2000米。黄土高原、梁、岬、沟是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台地是一种边缘陡峭的桌状平坦地形。它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区,土地广阔,适合耕种。黄土高原的塬地和周围的沟壑统称为沟壑区。梁是长长的山脊和山丘,岬角是圆圆的山丘。毛良是一个被沟壑分割的黄土丘陵区,被称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台地或岬角顶部与沟底的相对高差变化很大,从几十米到两三百米不等。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稀疏。在长期暴雨径流的水力侵蚀和重力作用下,滑坡、崩塌和崩塌频繁发生,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汾盆地包括晋中太原盆地、运城临汾盆地、陕西晋南和关中盆地。太原盆地,运城-临汾盆地最宽处40公里,从北部海拔1000米逐渐降低到南部500米,比周围的山脉低500 ~ 1000米。关中盆地,又称关中平原或渭河平原,南以秦岭为界,北至渭北高原南缘。东西长约360公里,南北宽30.80公里,陆地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海拔360-700米。这些盆地地下水和山泉河流丰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被誉为“米良川”、“八百里秦川”。

秦岭山脉横跨黄土高原南部,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南北分界线,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也是黄土高原抵御飞沙的防风墙。

小山、熊耳山、太行山(包括豫西山区)在这个阶梯的东南和东缘。豫西山区由秦岭以东延伸的小山、熊耳山、方山、伏牛山组成,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上。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延伸,俗称邙山(或南邙山)。熊耳山、方山向东散落成海拔600 ~ 1000米的丘陵。伏牛山和嵩山分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太行山屹立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最高的山脊海拔1500-2000米。它是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第三级台阶低平,大部分是海拔不到100m的华北大平原。包括下游冲积平原、鲁中丘陵和河口三角洲。山东中低山丘陵海拔500 ~ 1000米。

下游冲积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由黄河、海河和淮河冲积而成。位于河南东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河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一带,面积25万平方公里。除了山东中部的丘陵,这个阶梯是平坦的,略向海岸倾斜。黄河冲积扇顶部在沁河河口附近,海拔100米左右,向东延伸海拔逐渐降低。

黄河流入冲积平原后,河道宽阔平坦,泥沙沿途沉淀沉积。河床高出河两岸地面3-5米甚至10米,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总的来说,平原以黄河大堤为界,北面是海河流域,南面是淮河流域。

中山麓由泰山、庐山、峄山组成,海拔400-1000米,是黄河下游右岸的天然屏障。主峰泰山雄伟壮观,海拔1524米。古称“岱宗”,为中国五岳之最。山区有莱芜、新泰等大小不一的盆地平原。

黄河三角洲是由现代泥沙沉积形成的。地面平坦,海拔10米以下,靠近渤海湾。以利津县宁海为顶点,大致包括北起图海河口,南至芝麻沟河口的扇形区域。黄河的尾巴在三角洲上来回摆动,海岸线随着河口的摆动而延伸。近百年来,黄河填海造地,形成了大面积的新土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2183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7
下一篇 2022-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